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共发生地震灾害 20 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 亿元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 5 个地区,这 5 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2024 年 5 月 12 日汶川 8.0 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中国大致可分为 20 个地震带。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倒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震是造成人员伤亡与城市破坏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社会影响非常大。2024 年中国共发生地震灾害 20 次,较 2024 年增加了 7 次,同比增长 53.8%。 2024 年中国共发生 5.0-5.9 级地震 17 次,较 2024 年增加了 9 次;共发生 6.0-6.9 级地震 3 次,较 2024 年增加了 1 次;无 7.0 级以上地震灾害发生。 2024 年 5.0-5.9 级的地震灾害次数占全国地震灾害总数的 85%,占比最大;6.0-6.9 级的地震灾害次数占全国地震灾害总数的 15%;7.0 级以上的地震灾害次数占全国地震灾害总数的 0%。 地震波到达地面以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和工程设施的破坏,若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往往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2024 年中国地震灾害造成 428 人伤亡,较2024 年增加了 343 人,同比增长 403.5%。 2024 年中国地震灾害造成 5 人死亡,较 2024 年减少了 12 人,同比减少 70.6%。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地震破坏性大,成灾广泛,地震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发生在城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