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氏菌属及其检验摘要:志贺氏菌属( Shigella ) 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 ,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临床上能引起痢疾症状的病原生物很多,有志贺氏菌、 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还有阿米巴原虫、鞭毛虫、以及病毒等均可引起人类痢疾,其中以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人和灵长类是志贺氏菌的适宜宿主,营养不良的幼儿、 老人及免疫缺陷者更为易感。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 在拥挤和不卫生条件下能迅速传播,经常发现于人员大量集中的地方如餐厅、食堂。关键词:志贺氏菌属、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诊断、致病性、免疫性前 言志贺氏菌病常为食物爆发型或经水传播。食源性志贺氏菌流行的最主要原因是从事食品加工行业人员患菌痢或带菌者污染食品,食品接触人员个人卫生差,存放已污染的食品温度不适当等。和志贺氏菌病相关的食品包括色拉(土豆、 金枪鱼、虾、通心粉、鸡) ,生的蔬菜,奶和奶制品,禽,水果,面包制品,汉堡包,和有鳍鱼类。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儿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菌痢,死亡率甚高。1. 生物学性状1.1 形态与染色特性志贺氏菌属细菌的形态与一般肠道杆菌无明显区别,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长约2-3 μ m , 宽0.5-0.7 μ m 。不形成芽胞, 无荚膜, 无鞭毛, 有菌毛。DNA的G+C为49-53克分子 %(Tm法)。1.2 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最适温度为 37℃,最适 pH为6.4-7.8 。37℃培养 18-24小时后菌落呈圆形、微凸、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直径约2nm,宋内氏菌菌落一般较大,较不透明,并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无菌膜形成。1.3 生化特性本菌属都能分解葡萄糖, 产酸不产气。 大多不发酵乳糖, 仅宋内氏菌迟缓发酵乳糖。靛基质产生不定,甲基红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产生H2S。根据生化反应可进行初步分类。志贺氏菌属的细菌对甘露醇分解能力不同,可分为二大组。A、不分解甘露醇组:主要为志贺氏菌。又根据能否产生靛基质,进一步分靛基质阳性( 1、3、4、5、6、9、10型)和靛基质阴性( 2、7、8型)的志贺氏痢疾菌。B、分解甘露醇组:包括福氏、鲍氏、宋内氏菌。再按乳糖分解情况,分为迟缓分解乳糖的宋内氏和不分解乳糖的福氏和鲍氏菌。后者进一步再根据靛基质产生与否,分靛基质阳性(福氏菌1、2、3、4、5型和鲍氏菌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