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研究综述一、认识体系(一)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概念、内涵曹军( 2007)认为,就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范畴来看,它是一种计划,属于规划、谋略的范畴;就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性质来看,它是一种带有全局性、关键性、根本性的并经过系统策划的长远规划;就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内容来看,它是一种以应变环境、超越对手、发展自我为特征的抗争性规划,带有鲜明的竞争性特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又是独特的、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具有目标预期的抽象理念与发展方略。刘强( 2007) 认为,所谓“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就是战略主体关于文化产业本身发展的一种长远的整体性谋划、要求和政策安排,是从“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或者说“应当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子”这样一些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提出来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主体是既定的,只有拥有对经济、文化等资源进行再分配权力的政府中枢决策机构才能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地位理论界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认识制定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希望政府部门能尽快制定。最早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沈望舒(1998),作者在文中明确指出,为迎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亟需有一个权威性的战略规划为文化产业明确方向任务, 改善环境条件 , 解决综合保障问题。一个体现国家意志、思路明晰、要求确切的规划计划, 有利于动员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调整工作重点, 重新配置生产力和资源 , 决定统一协调的建设姿态, 有利于在改革的方针下进行体制、机制的相应转变, 尤其是有利于克服妨碍文化经济发展, 有害于文化产业建设的思想观念 , 树立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文化产业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要性 , 具有理论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二、要素体系(一)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原则胡惠林( 2000) 提出,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能把经济全球化片面地理解为可以不顾国家利益的完全的经济自由化或产业发展自由化,市场经济的最高原则仍然是国家利益,因此,文化发展战略确定应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只有选择了这样的战略前提,中国文化产业的安全才是有保障的。张晓明 (2006)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发展规律这个角度,说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一些特殊性。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原因是它们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在,由于全球化的迅速进展,国际性经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