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分發清單:分發部門分發份數簽收回收分發部門分發份數簽收回收總經理1MR1品管部1PMC1采購部1開發部1PIE1人事部1生產部1注塑部1車縫部1貨倉部1編制:(部門)審核:(部門負責人)受控印臺受控文件印章爲紅色有效,未經授權,本程序不得拷貝。批准:(管理者代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0 目的: 1.1 及時採取有效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1.2 消除實際或潛在的不合格因素並確保類似的問題不再發生. 2.0 適用範圍: 2.1 適用於本公司及各部門制定,實施和驗證糾正及預防措施的控制. 3.0 參考文件: 3.1 質量手冊 3.2 產品預警、索賠、退貨及投訴控制程序 3.3 內部質量審核控制程序 3.4 文件與資料控制程序 4.0 定義: 4.1 CPAR ----- 糾正與預防措施報告 (包括客戶投訴) 4.2 GMP -------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良好生產作業實行系統). 4.3 糾正:為消除已發生的不合格所实行的措施 4.4 糾正措施:為消除已發生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实行的措施 4.5 預防措施:為消除潛在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实行的措施 5.0 職責: 5.1 管理者代表&總經理: 5.1.1 負責採取糾正及預防措施的協調工作. 5.1.2 負責重大的糾正及預防措施的審批工作. 5.2 品管部: 5.2.1 負責跟進 CPAR 的提出、落實和驗證. 5.2.1 負責對客戶的投訴或退貨進行分析, CPAR 提出及跟進. 5.3 各部門: 5.3.1 負責職權範圍內的 CPAR 回復,對策,實施及跟進 5.4 采購部: 5.4.1 負責跟催外部(供應商)糾正和預防措施行動方案,並將有關改善活動複相關部門. 5.5 內審部: 5.5.1 負責跟進內部審核及客戶審廠之 CPAR 之提出并跟進.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6.0 資歷: 6.1 不適用. 7.0 程序: 7.1 提出時機 7.1.1 实行糾正措施的時機A. 質理管理體系審核(內部和外部)地現的不合格B. 過程重復發生的產品不合格或發生重大質量事故C. 根據統計技術應用的結果表明的過程不合格D. 顧客抱怨/投訴或退貨E. 管理評審(包括質量方針和目標的評審)中發現的不合格F. 數據分析結果的不合格G. 來料嚴重不良或重復不合格 7.1.2 实行預防措施的時機A. 對質量檢驗記錄、不合格記錄、不合格報告進行分析中發現的共性異常的質量不穩定因素B. 售後服務處理報告、顧客信息等共性問題C. 數據分析結果表明的下降趨勢(如合率、滿意率等)D. 控制圖表上表明過程能力不穩定7.2 內部糾正行動 7.2.1 各部門人員發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