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V/F 转换 目录 1 、设计要求和任务…………………………………………….2 2 、总体方案选择的论证……………………………………….2 3 、单元电路的设计…………………………………………….2 4 、总体电路图…………………………………………………1 1 5 、组装和调试………………………………………………… 1 1 6 、所用元器件的编号列表 …………………………………… 1 5 7 、收获、体会和建议 ………………………………………… 1 6 8 、列出参考文献……………………………………………… 1 7 9 、附录………………………………………………………… 1 8 1 一、设计要求和任务 (1)、输入信号 0~10V 的直流电压,线性输出频率为 0~10KHZ 的矩形波。 (2)、转换精度:绝对误差<=20HZ。 (3)、矩形波的波形要求:脉冲宽度为 20~40us,幅度为 0~10v。 二、 总体方案选择的论证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 (1)、输入信号(Vi') 实现电路:分压电路 原理及作用:将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达到分压的效果,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调节输出电压 Vi’的大小。 2 电路图如下: 输出电压计算如下:V1m=12V*10/(10+2)=10.0V,即输出电压可从0V 变到10.0V。 (2)、阻抗变换(Vi) 实现电路: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的电压跟随器 原理及作用:共集电路的输入高阻抗,输出低阻抗的特性,使得它在电路中可以起到阻抗匹配的作用,能够使得后一级的放大电路更好的工作。 电压隔离器输出电压近似输入电压幅度,并对前级电路呈高阻状态,对后级电路呈低阻状态,因而对前后级电路起到“隔离”作用。 电压跟随器作中间级,以“隔离”前后级之间的影响,此时称之为缓冲级。基本原理还是利用它的输入阻抗高和输出阻抗低之特点。 电压跟随器的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特点,可以极端一点去理解,当输入阻抗很高时,就相当于对前级电路开路;当输出 3 阻抗很低时,对后级电路就相当于一个恒压源,即输出电压不受后级电路阻抗影响。一个对前级电路相当于开路,输出电压又不受后级阻抗影响的电路当然具备隔离作用,即使前、后级电路之间互不影响。 电路图如下: 失调电阻的计算: 为了使电路的输出在整个电压输入的范围内平均误差最小,则取Rw =5kΩ时,计算失调电阻,由运算放大器及深度反馈知识可得:R2=5//(10+2)=3.3(kΩ) (3)、二次积分控制电路(Vc) 实现电路:压控振荡器 原理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