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及临床意义――间接荧光免疫 (IIF)方法(欧盟)一、ANCA概念及分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对系统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常规检测项目。目前,已经有十余种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被证实为ANCA的靶抗原,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 (MPO),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EL),乳铁蛋白 (LF) ,组织蛋白酶 G(Cath G),杀菌 / 通透性增强蛋白 (BPI) ,人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 (H-LAMP2),溶菌素 (LYS) ,天青杀素,防御素,烯醇化酶,葡萄糖醛酸酶。根据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基质片中,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的荧光模型:一种胞浆型( c-ANCA),是均匀分布在整个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颗粒型荧光,细胞核无荧光。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片中,其荧光模型表现相同。其主要的靶抗原是蛋白酶3(PR3)。另一种是核周型( p-ANCA),是围绕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周围的平滑带状荧光。由多种抗原引起,主要靶抗原是髓过氧化物酶(MPO),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HEL),乳铁蛋白 (LF) ,组织蛋白酶 G(Cath G),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 (BPI) ,人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2 (H-LAMP2),溶菌素 (LYS)等。不同抗体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片中,其荧光模型表现有所不同。抗MPO抗体产生的 p-ANCA因耐甲醛,其荧光模型与在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中出现的c-ANCA类似故叫甲醛抗性的p-ANCA。而其他非 MPO抗体不与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反应,无荧光表现,这种类型又称为甲醛敏感的 p-ANCA。故根据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片表现,可初步判定 ANCA的靶抗原 PR3,MPO,非 MPO三类。二、ANCA的检测间接荧光免疫方法是检测ANCA的参考方法或者标准方法, 至今也是最常用的经典方法。 IIF是区分 c-ANCA和 p-ANCA的基础,有较高敏感性,可半定量,但IIF 测定的是总 ANCA,不能准确区分靶抗原,需特异性的检测方法作为补充。由于多种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ANA,用 IIF 法检测 ANCA时,会产生干扰实验结果的判断。为避免干扰现象,采用了四基质联合的检测即:乙醇固定的粒细胞;甲醛固定的粒细胞; Hep-2(人喉癌细胞)细胞;猴肝细胞。基质片各细胞分布及意义如表一所述。 ANCA荧光模型及表现如表二所述。表一:四联基质片分布及意义表二: ANCA荧光模型及表现区分 ANA的干扰: Hep-2 细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