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和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更多相关新闻时间 :2009-6-10 14:46:32,点击 :92 (一)抗凝治疗的监测 1 .肝素,并发出血率平均为7-10% 1 )APTT—首选指标;肝素用量<5000— 10000U/24h ,不测; 10000U/24h ,APTT延长至正常值的1.5 — 1.7 倍;20000— 30000U/24h ,使 APTT较正常值延长1.5 — 2.5 倍。这样即可取得最佳抗凝疗效,又无严重的出血风险。 2 )血浆肝素浓度检测:在APTT为正常对照值的1.5 — 2.5 倍,血浆肝素浓度为0.2 — 0.5U/ml时,这是肝素治疗的最佳选择。 2 .口服抗凝剂: 由于应用剂量过大或个体的耐受性不同,口服抗凝剂的出血发生率可达 7.1 — 20.5%。PT 为首选指标 ,使 PTR维持在正常对照值的1.5 — 2.5 倍(或 INR 值在2.0 — 3.5 ),若 >2.0 时,出血发生率为22%;若 <2.0 时,出血率为4%。(二)溶栓治疗的监测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据统计,轻度出血的发生率为5— 30%,重度出血为 1— 2%,致命性脑出血的发生率为0.2 — 1.1%,常用以下试验作为监测的指标。 1 )Fib 、TT、和 FDP监测:持续应用溶栓药物,如链激酶(SK),尿激酶(UK)和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等,可置机体处于高纤溶状态,当Fib 低于 1.5g/L ,TT 超过正常对照3 倍, FDP超过 400ug/L 时,其临床出现并发症增加3 倍。因此,目前多数作者认为,维持 Fib 在 1.2 — 1.5g/L ,TT 在正常对照值的1.5 — 2.5 倍, FDP在 300— 400ug/L 时最为合适。 2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监测: Gulba(1991) 报道,在溶栓开始治疗的120 分钟内,血浆TAT 小于 6ug/L 。在鉴别血管持续开通和未通溶栓治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2.5%和 93.8%,故 TAT也可以作为观察溶栓治疗疗效的指标。用以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指标试验参考值允许范围用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120 分钟30~60 分钟纤溶酶活性筛选凝血酶时间1 6~18 秒大于参考值5 倍 100 秒反映 Fbg 减少、FDP 增多指标纤维蛋白原定量2~4 克/升0.5~1 克/升血浆纤维蛋白<10 毫克/升>2000 克/升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降解产物 (FDP) (溶栓后 2 小时)产物,是纤溶亢进指标血浆 D—二聚体<0.5 毫克/升16~30 毫克/升6 小时血栓被溶解的直接证据2.5~2.7 毫克/升 24 小时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溶酶原 (PLG) 活性 80%~ 120% 2 小时<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