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金柚网导读】已经 2024 年年初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但是一到过年就会牵扯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回家难,要薪难。特别是有些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要血汗钱更是难上加难。在施工场地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建筑施工场地难签劳动合同。上周,记者来到武汉市东西湖区宏图路,武汉轨道交通 3 号线一期工程、三金潭配套工程项目部。 来自新洲区的农民工老房,正开着三轮车来回拖运渣土。“腊月底,包工头跟我们吃完年饭,工钱就会发到手上。十几年如此,没签过合同。乡里乡亲的,我信得过他。”他笑着说,“大老板是地铁集团和中铁十一局,哪里会欠钱?” 随后,记者来到黄陂区临空产业园“后湖人家还建小区三、四期”施工场地,总施工单位是武汉市黄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来自黄梅县的 80 后小桂已经做完外墙工程,正等着领到工钱就回家。他也没签合同。 “担心,当然担心啊!前几年在广西南宁做一项目,转包单位把钱挪用了,我们工钱没发。找开发商,开发商说我们没有合同证明劳动关系,最后只好找政府,闹了大半个月才解决。”小桂记忆犹新。 既然如此,为何还是不签合同? “签了合同又有什么用?包工头亏了、挪用了,就是不给工钱,还不是得找政府来解决。”小桂说,他在广东打工五六年,从来没签过合同。虽然包工头和总包公司签了集体劳动合同,但不会跟农民工签。 小桂坦言,他们几个工友和包工头都是黄梅老乡,基于彼此的信任才长期合作。 熟人关系遮蔽劳动关系 2024 年,我省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 54.1%,余下的 45.9%的农民工游离在合同保护之外,今年情况变化不大。“不签合同是建筑领域的潜规则。”常年为农民工维权的“工棚律师”向永兴认为,一些小的劳务公司挂靠在大的劳务公司名下,它们连起码的法人资格都不具备,与农民工签合同无从谈起即便一些有法人资格的雇主,为了规避用工风险,也尽量不与农民工签合同。 农民工自身,有的也不愿签合同,认为不签合同可以来去自由,不受企业工作时间、纪律的约束。他们宁可凭着内心的感觉,信任喊他们做工的“熟人”。 武汉大学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系向运华教授表示,一些农民工与包工头之间往往有血缘、地缘或师徒关系,“正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共同的身份认同,所以,熟人关系往往遮蔽了劳动关系。” 这种熟人关系一旦碰壁,遭殃的是位于“金字塔”底层的农民工。 保护农民工,约束施工方 劳动合同,最本质的作用是证明双方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