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管理淮南市妇幼保健院黄书锦儿童保健管理《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对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是:1.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适应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2.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3.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儿童保健管理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儿童保健管理,不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被纳入民生工程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项目,可见国家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儿童保健管理-目录一、儿童体格发育及评价二、婴幼儿喂养指导三、儿童各阶段保健管理四、儿童营养与健康五、体弱儿管理工作六、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七、儿检卡的填写、信息上报工作一、儿童体格发育及评价儿童体格发育及评价概念:儿童体格生长:指儿童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有相应的测量值,是机体量的改变;发育:是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成熟,是机体质的变化。生长和发育二者密不可分,共同表示机体的动态变化。儿童体格发育及评价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内因(生物因素):遗传、性别、内分泌(如:甲减);外因(环境因素):营养、疾病、环境。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特点1.头尾规律:头(快)>躯干>四肢(近端>远端)。2.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高峰有两段:<1岁;青春期。3.发育速度不一致: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慢。4.个体差异。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体格生长的规律体重:出生后出现生理性体重减轻(约占3%-9%),10天后恢复正常。1-6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7-12月,体重=出生体重+6×0.7+(月龄-6)×0.42-12岁,体重=年龄×2+8。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体格生长的规律2.身长出生时,50cm,1岁,75cm,2岁,85cm,>2岁,身长=年龄×7+70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体格生长的规律3.头围出生时,34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0岁,52cm成人,54-58cm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体格生长的规律4.胸围出生时,33cm(<头围)1岁,46cm(=头围)>1岁,(>头围)生长发育常用指标及其测量生长发育常用指标及其测量1.体重:使用杆秤或电子秤(禁用弹簧秤),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生长发育常用指标及其测量2.身长:分卧式(3岁以内)和立式(3岁以上量身高),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生长发育常用指标及其测量3.头围:右侧眉弓上缘→右耳上方→枕骨最高处→左耳上方→左侧眉弓上缘。生长发育常用指标及其测量4.胸围:右乳头下缘→右腋下→肩胛骨下缘→左腋下→左乳头下缘。测量时要求小儿呼吸平稳。生长发育常用指标及其测量5.皮下脂肪:(腹壁)手捏尺测法,锁骨中线与脐平的交界线旁开各1.5cm。正常小儿皮下脂肪>0.8cm。骨骼的发育骨骼的发育1.颅骨:前囟,出生时斜径为大小,1-1.5岁前囟闭合,最迟2岁闭合;后囟,出生时为倒三角,最迟6-8周闭合。骨骼的发育2.脊柱:3月:能抬头,颈部脊柱前凸,出现颈曲;6月:会坐,出现第二个弯曲,胸部脊柱后凸,胸曲;1岁:能行走,出现第三个弯曲,腰部脊柱前凸,腰曲。骨骼的发育3.骨化中心:根据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及其融合时间,可判断骨骼发育情况。左腕骨。6-8岁前腕部骨化中心数约为“年龄(岁)+1”。如果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差异较大,可考虑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等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骨骼的发育4.牙齿:4-6月出牙,2-2.5岁出齐(乳牙20颗),牙数=月龄-(4~6),6岁开始出恒牙(成人恒牙28-32颗)。体格发育的评价体格发育的评价参数:身长、体重、头围、胸围。体格发育的评价指标: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体格发育的评价-评价方法1.标准差法:六等分法、五等分法。<X-2SDX-2SDX-1SDXX+1SDX+2SD>X+2SD六等分法下中下中低中高中上上五等分法下中下正常(X±1SD)中上上体格发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