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困惑 互联网OSI七层模型全解析 第1页:认识OSI 了解网络为什么要分层 “互联网”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大家几乎每天都在接触互联网,它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你知道吗?互联网的各项应用,其实都是分层的,也就是很多网络达人口中的 OSI七层模型。不了解吗?没关系,看过下面的介绍你就明白了,随笔者一起变身网络达人吧。 什么是 OSI? 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它揭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网络应用为什么要分层? 因为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着众多的体系结构,例如 IBM公司的 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7层)和 DEC公司的 DNA(数字网络体系结构,3层)等。由于体系结构的差异化,使得网络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影响了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SO于 1984年正式颁布了OSI RM。 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1至 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 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七层模型 OSI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物理层 物理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实际上就是布线、光纤、网卡和其它用来把两台网络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东西。它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虽然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 产品代表: TP-LINK TL-HP8MU 集线器 物理层定义的标准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第 2页:OSI二至四层 数据移动的关键 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主要作用是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它保证了数据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可靠的传递。它把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保证了传输的可靠性。它的主要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它是独立于网络层和物理层的,工作时无需关心计算机是否正在运行软件还是其他操作。 产品代表: D-Link DES-1024D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