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提升规划全方位、全过程监控根据前一阶段我局在信息化建设中提出的“总体规划、 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急用先行” 的原则, 当前在推进规划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上,我局欲对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内所有的报建项目做 “全方位、 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 。使其项目在批前、批中和批后管理内容都能串联起来,利用信息平台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图示、文字、表格的表达方式,对业务过程、案卷处理进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实现报建项目全生命周期 “一张图、 一棵树” 的科学管理和统筹规划 (如: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阶段,用户可以看到此项目之前办理的选址、用地等业务的相关基础信息和批后成果信息) 。为了实现我局对城市规划区规划实施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重点需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纵向一体化全方位管理对于市城乡规划局与规划分局及派出机构之间业务办公模式,按照协同行政办公划分,我局现行模式为 “区办局审”模式 。但是,从业务数据、规划成果和的执行标准的管理上,并未达到纵向一体化全方位管理的深度,这些都会日后全市域城市规划的综合管理、宏观指导工作埋下隐患,造成规划“缺位”和规划“不到位”的情况。鉴于此,按照我局推进规划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要求,欲改造已有“独立内网”的办公模式为 “区办局审” 统一管理模式。这样, 首先在业务上, 可以把分布在不同物理位置的业务活动在逻辑上映射为一个封闭的集中式办公系统,实现分局系统联网以及市、 区两级的业务协同, 实现市局对分局行政审批的全面监控;其次在技术上, 可以把全部的业务数据和图形数据都存放在市局的数据服务器,实现市局与分局的一体化数据集成。经信息中心分析讨论, “区办局审”大致流程可以设计为:建设单位到各分局报建,受理后,从分局开始对项目进行办理。 办理过程中需要向市局进行送报,统一审批,(实现方式可以通过专线网络进行“直线传输”。需要说明的审批大厅向市局报件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已非常成熟, 有操作性。)进入市局审批流程。市局审批完毕后, 把项目传递给分局, 分局按要求办理完毕后, 把办件结果返回给建设单位。 这种模式将市局网络和区分局网络联为一体,市局和分局的业务流程演化成为一个大规模的、一体化的闭合流程。“区办局审”模式审批市城乡规划局内部网络区分局内部网络报建结果业务办理协同办公统一审批但是,在把市局和分局业务通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