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镜的基础知识Basicknowledgeofcontactlens授课老师:福州东南眼科医院:张春南主任张春南东南眼科医院角膜接触镜科主任最早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双学位,现任东南眼科医院近视门诊/角膜接触镜科主任。《中国眼视光师》系列杂志创刊人,担任常务主编;曾主编《角膜接触镜验配实战》书籍、参编近视科普及技能培训书籍三本、眼镜杂志编审、眼镜公开课讲师等。医学院校眼视光专业讲师、国家眼镜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国际角膜接触镜教育者学会(IACLE)会员、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会员等。在全国性期刊发表多篇关于角膜塑形镜,接触镜的论文,验配塑形镜(OK镜)及RGP超过两万例,擅长疑难塑形镜(OK)和(RGP)验配,圆锥角膜及眼外伤、屈光术后等特殊类型接触镜的诊断验配。另外在10余年的近视门诊中总结基础验光配镜、调节功能、用眼行为、阿托品药水、塑形镜等相互结合应用的经验,摸索出一套应对不同特点儿童的近视控制方法。接触镜发展历史接触镜的种类与设计目录Contents接触镜发展历史--接触镜的发展历史1508年DaVinci把自己的脸浸泡在盛水容器中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原来看不清的东西变清楚了。尽管当时他是为了了解眼的调节机制,但却无意中表达了接触镜的基本原理,所以他被称为第一个描述接触镜的人。DaVinci1508文艺复兴时期。ReneDescartes介绍了一种充水玻璃管装置,实现轴长的增长,增大视网膜像,可以使人获得更好的视力。1636年物理学家ThomasYoung在1801年研究调节时,使用一25mm长的管子与眼接触,内充满水,一端用双凸镜封闭。Young,1801Givethesolutionto“blinks”1801年ohnHerschel爵士是英国天文学家,1845年他根据ThomasYoung和GeorgeAiry等人的思想,推测用接触眼睛的器具矫正角膜散光,设想在角膜表面放置球面玻璃或覆盖胶状物质制模。Herschel可能是第一位描述美容接触镜的人,也可称之为“接触镜之父”18451886年以后1886年以后的几年中,大量的接触镜研究在开展,德国人AugustMller根据眼睛的形状,磨制出了直径为14毫米的玻璃镜片,把它放在患者的眼球上,用来矫正散光和提高视力。由于镜片跟角膜接触,所以他给这个小玻璃片取名接触镜(contactlens),这个名称一致沿用至今。接触镜发展历史--接触镜的发展历史接触镜发展历史--接触镜制造材料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科学家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用于接触镜,从玻璃镜片的限制中解放出来,第一代硬镜诞生第一代硬镜诞生优点:透明、光学性能极度佳,轻,很好加工;参数容易控制;表面湿润性好;虽然人们努力通过改进设计和配戴方式试图弥补这个缺陷,但是PMMA还是结束在接触镜材料上的应用。不过人们开始思考最好的接触镜材料是不是兼顾PMMA材料优点以及透氧性?缺点:PMMA几乎是完美的接触镜材料,但是他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不透气!导致了诸多缺氧引起的临床并发症,比如角膜新生血管,内皮多形化等。PMMA接触镜发展历史--接触镜制造材料发展史0102最早被应用于软镜材料,是捷克斯洛伐克科学家OttoWichterle教授于1954年开发出的一种亲水性(含水量38.6%)高分子聚合物,Wichterle教授开发的旋转成型生产技术、镜片材料和设计引起了美国产业界的兴趣,美国博士伦公司购买了这些专利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化运作,并于1972年进入市场。HEMA引入接触镜后,使接触镜更加柔软,配戴舒适,并且通光性好,结构稳定,还有一定的透氧性能,软镜的出现,使接触镜进入了迅速普及发展的新纪元,配戴人数迅速增加。但是对镜片配戴的误解和长期使用还是会因为缺氧引起角膜损害,让软镜的发展陷入了一个黑暗时期水凝胶材料HEMA在水凝胶软镜发展受阻之际,人们又想到了PMMA,科学家们发现在PMMA材料中加入硅元素后材料透氧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最早的尝试是将高透氧的硅材料加入PMMA结构中,这种材料被称为硅胶丙烯酸酯。后来出现的氟硅胶丙烯酸酯改善了硅胶丙烯酸酯表面因硅含量较高导致的湿润性差和容易形成蛋白沉淀的缺点。20世纪70年代接触镜发展历史--接触镜制造材料发展史030405就其对角膜的健康来讲,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是目前最好的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