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用 中 药 分 类 简 表 与 引 经 归 经 指 南 手 太 阴 肺 经 黄 芩 (苦 ) 桔 梗 (辛 )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升 麻 (辛 ) 白 芷 (辛 ) 足 阳 明 胃 经 石 膏 (甘 ) 葛 根 (甘 ) 足 太 阴 脾 经 升 麻 (辛 ) 白 芍 (酸 ) 手 少 阴 心 经 栀 子 (苦 ) 黄 连 (苦 ) 知 母 (甘 )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木 通 (苦 ) 竹 叶 (淡 ) 羌 活 (辛 )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黄 柏 (苦 ) 羌 活 (辛 ) 足 少 阴 肾 经 知 母 (甘 ) 肉 桂 (辛 ) 手 厥 阴 心 包 络 经 丹 皮 (辛 ) 手 少 阳 三 焦 经 连 翘 (苦 ) 足 少 阳 胆 经 青 皮 (辛 ) 足 厥 阴 肝 经 知 母 (甘 ) 白 芍 (酸 ) 柴 胡 (辛 ) 头 部 少 阳 痛 柴 胡 (辛 ) 头 部 巅 顶 痛 藁 本 (辛 ) 头 部 太 阴 痛 苍 术 (苦 ) 上 肢 桑 枝 (苦 ) 羌 活 (辛 ) 桂 枝 (辛 ) 下 肢 牛 膝 (酸 ) 独 活 (苦 ) 木 瓜 (酸 ) 上 行 升 麻 (辛 ) 柴 胡 (辛 ) 桔 梗 (辛 ) 下 行 牛 膝 (酸 ) 旋 覆 花(苦 ) 肉 桂 (辛 ) 引 火 归 元 肉 桂 (辛 ) 引 气 归 元 砂 仁 (辛 ) 引 邪 外 达 柴 胡 (辛 ) 引 经 是 归 经 与 配 伍 的 结 合 , 通 过 引 经 可 改 变 其 它 药 物 的 作 用 方 向 或 部 位 , 或 使 其 作 用 侧 重或 集中 于特定的 方 向 和部 位 。 易水学派张洁古依据《内经 》理论, 对药 物 的 引 经 进行 了深入的 探讨, 他认为取各药 性 之长 , 使 之 各归 其 经 , 则 力 专 效 宏 。如 泻 火 药 中 , 黄 连 偏 泻 心 火 , 黄 芩 偏 泻 肺 火 , 知 母 偏 泻 肝 火 , 木 通 偏 泻 小 肠 火 , 石膏偏泻胃火 等。张氏又认为, 用柴胡泻下焦之火,必佐以黄芩; 用柴胡泻肝火,必佐以黄连,可见黄芩、黄连为引经药。 又如 太阳、小肠、膀胱经病,在上用羌活,在下用黄柏; 阳明胃与大肠经病,在上用升麻、白芷,在下用石膏; 太阴脾和厥阴肝经病用白芍引之,少阴心和肾经病用知母引之 等,张氏强调遣药的专司。 手太阴肺经之桔梗 手阳明大肠经之白芷 足阳明胃经之葛根 足太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