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生入学教育材料之二法制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2、使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预防违法犯罪。 【教学要求】 有讲有析,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师生互动,注重效果。 【教学时间】 半天。 【教学内容】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学校培养的应该是既有知识技能又懂法律的又红又专的人才。虽然,我们在座的各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是我今天在这里结合案例给大家讲讲与校园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应该还是有必要的,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一、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一)简单的说,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1、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 (三)刑罚处罚的年龄规定 我国刑法目前规定,16岁以上的人要负刑事责任。但一些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案件,这种“刑事责任的年龄”降低到14岁。比如说: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品、放火、爆炸、投毒等。 2 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第一,家庭环境不好,家庭教育扭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教师。现在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家庭过分宠爱子女,无原则迁就子女的要求,养成子女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蛮横、粗野、为所欲为等畸型性格,当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惜采用违法犯罪的手段铤而走险。也有的父母脾气暴燥,子女一有问题,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子女产生对抗心理,或者造成悲观、自卑心理,失去进取心。还有由于有的家庭父母残缺,有的是去世或者有的是离了婚,缺乏父爱或者母爱,没有健全的家庭教育,失去精神支柱,容易造成情绪低落,从而产生多疑、孤僻等病态心理,形成人格分裂与性格障碍。也有的虽然父母健在,但是因为教育方法不当,或者父母榜样教育不良,自己整日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思想不健康或者作风不正派,或者行为不检等,这样时间一长,他们的子女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染上恶习,导致有样学样,也走上犯罪道路。据我国某城市对2000名 18岁以下青少年罪犯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的 24%来自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中有一人去世的家庭,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