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VIP免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_第1页
1/5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_第2页
2/5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_第3页
3/50
第五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集体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作业第一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返回一、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1958年,中国实施了一种激进的发展战略--”大跃进”,提出了在短期内“赶英超美”的战略目标。为了配合这一战略,农业集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了,一种“一大二公”的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人民公社于1958年夏秋之交建立起来了。2、什么是人民公社?所谓“大”,是指规模大,一乡一社,几千农户、几万人口成立一个公社;所谓“公”,是指“公有化程度比高级社高”。公社实行“工(工业)、农(农业)、商(商业)、学(文化教育)、兵(全民武装)相结合”和“政社合一”既是社会结构的基层单位,又是政权组织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作出后发动起来的。1958~1981年,“人民公社”制度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参加公社的农民有一亿二千多万户,占全国各民族总农户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在全国农村普遍地发动组织人民公社,超越了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农村生产力的要求,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界限,从而使“一平二调”(是指在新中国盛行一时的农村基层组织“人民公社”内部所实行的平均主义的供给制、食堂制(一平),对生产队的劳力、财物无偿调拔(二调)。)、“共产风”盛行起来。公社化初期实行的政社合一,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的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取消了生产责任制,经济核算制度也完全被抛弃,严重地损害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实际上是在社会一体化基础上将国家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高度统一的基层政权形式。返回二、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人民公社体制的最大弊端在于政社合一,在于国家直接经营。在政社合一的公社体制下,国家直接参与经营、直接干预流通和分配,不许农村生产要素按经济规律流动、合理布局,客观上否定的集体所有制,否定了集体经济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3、由于农民在生产和流通分配上丧失了自主权,对个人消费品分配和消费也丧失了自主权。人民公社体制的以上弊端,造成中国农业生产长期陷入困境。事实上,回顾中国50年代的合作化运动,人们发现,1958年“大跃进”之前的农业生产合作运动基本上是成功的。但在1958年后的人民公社运动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没有了,农产品的供给出现持续的不足和下降趋势。返回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3)在60年代初期经济十分困难形势下,包干到户又第三次兴起,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安徽、甘肃等省区。但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工作会议,立即开始纠正包干到户的做法,改组了广泛推行包干到户的安徽省委,这样,第三次兴起的包干到户就又一次被压下去。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西和凤阳农民自发实行的包产到户。到1980年底,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从年初占全国生产队数的1.1%,提高到14.4%。3、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再一次肯定了包产到户的方向。同年11月,中共中央《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文件,这一文件对包产到户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83年,成为中国农村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一年,包产到户迅速发展为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到1983年底,包产到户,占农户总数的94.5%。1984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郑重宣布,“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家庭经营长期不变”。这标志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现,人民公社制度已在实践中开始解体。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5年春,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政社分设和乡政权建立的完成,标志着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正式终结,中国农业完成了由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到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制度”的过渡。4、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进一步发展在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的推动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