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考易错题大盘点(文科)对于文科考生来说,数学学科临场发挥的好坏,几乎决定高考的成败。综观近年高考阅卷,直面考生解题过程,正如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述,正确的解法通常表现为思维流畅、方法得当、知识清晰、书写规范,让阅者有“一气呵成”之感,而有问题的解法则往往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缺漏,使人颇有 “冤枉丢分” 之憾;实践证实: 尽量减少考试失误是高考数学致胜的法宝;本文旨在通过对考生失误情况的分析和诊断,力求把学生引向高考数学的至高点。症状一:审题性失误文科考生数学意识一般不太强,加上在考试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得部分考生审题时出现失误:或没有注意题目中关键的叙述,误解题意;或对题设信息挖掘不够,理解不透,从而得出错解,这是广大考生最难以接受、而又易犯的错误纠错良方:仔细读题,细嚼慢咽,重要字词,加强分析错因 1 忽略条件信息[ 例 1] 已知集合A={k| 方程表示的曲线是双曲线} ,B={x|y=} ,则 AB=()A.(1,3)B.(3+)C.(-, -1](3,+)D.(-, -1)(1,+)[错解 1] 令k>0 k-3>0 令B={x|x或 x} [ 错解2] 前面同上,由A={k|k>3}, B={x|x或 x}A=[错解 3]令 k( k-3)>0k>3 或 k<0,即 A=(-,0)(3,+),又0,B=(0,+),故 A=(3,+)[错因诊断 ] 忽略题意信息,错误地理解集合元素的意义或双曲线标准方程中的字母意义[正解 ] 集合 A 是不等式 k(k-3) >0 的解集, 即 A=( -,0)(3,+),集合 B=(-,-1][1,+),AB=(-,-1](3, +),故选 C [错因反思 ] 在解答集合问题时,要注意描述法中的代表元素,而双曲线方程中分母的字母取值范围要摆脱标准方程形式上的束缚,回归概念,弄清字母取值的本真纠错良方:审题时抓住细节和关键点,重视限制条件,注意反思和检查错误档案:(1)( 2007 年安徽高考题)若集合A={x},B={x} ,则 A(CuB)中元素个数为()A.0 B. 1 C. 2 D. 3 解题时易忽略“x”这个已知条件,从而无选项。(2)( 2007 重庆高考题)设{} 为公比 q>1 的等比数列,若a2004 和 a2005 是方 程的 二 根 , 则a2006+a2007 = 解题时忽略 “q>1”的条件而误填: 3 或A={k|k>3}错因 2:遗忘隐含条件[ 例 2] (2006 年陕西高考题)已知不等式(x+y)( + ) 9对任意正实数x, y 恒成立,求正实数a 的最小值?[ 错解 ] x+y≥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