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案 杨尔祥 [课的内容] 第一节 健康心理的体现[教学目的] 1 总体目的阐明心理健康的体现;解释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破除对心理问题的不对的认识;根据环境的变化,学会主动适应,自觉维护心理健康。2 分类目的(1) 知识和能力说出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对的看待心理问题。(2) 过程与办法认识现在的环境变化,理解学会主动发展的意义和基本规定(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如何看待心理问题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1 对的理解心理健康的体现2 保持心理健康必须学会主动适应第一节健康心理的体现 一、探求心理的奥秘 1.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重点举例,便于学生理解)人在工作、学习、娱乐等全部活动中都有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特性:需要、爱好、动机、抱负 个性心理 个性特性:能力、气质、性格议一议:(请学生回答)你能列举几个身边的心理现象吗?2.心理健康的体现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定义涉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明确提出了一种响亮的标语:“健康的二分之一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心理状态。它含有七个基本特性:智力正常。智商在 90~110 为正常,140 以上为超常,70 下列为智力落后。情绪稳定而愉快。意志坚定而控制力强。 1.认清环境的变化所谓适应就是指个体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第一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第二是学习环境的变化。第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想一想:(学生思考)在你的身边尚有哪些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你觉得不适应吗?2.增强自我适应的能力面对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必须学会主动的适应。主动地适应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管满意与否,都能发挥主动性 , 主动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使自己得到发展。消极的适应则是个人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本身含有的发展潜力,其成果是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变化。如何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涉及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独立解决人际关系及生活的中多个矛盾的能力。议一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的成长含有什么样的意义?案例链接:(课本第 28 页) 小李初中毕业后考上了一所外地的职业技术学校。9 月初,父亲送他到了学校,办好了一切入学手续,留下了 800 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