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卢泳潮教学要求:1. 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 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 2 个新部首。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教学具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 ,,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2.学习生字A.预习了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3.刚才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哄哄地(撒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4.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一)学习第 2 自然段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示图 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 2 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自己读一读。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书: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你也有过吗?4.说一说:,我吓得撒腿就跑。,我急得撒腿就跑。,我紧张得撒腿就跑。5.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板书 :喊)谁来喊一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