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诊断问诊•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掌握临床特殊需求,根据病人和临床特殊需要安排检查项目、时间。要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要将检查的大体步骤、持续时间以及可能发生的延迟和等待尽可能详细地告诉病人,这样可以消除病人的焦虑与不安。注射药物前,应了解治疗史,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的治疗,放、化疗情况,必要时还应该查体。每日胰岛素用量•1、按空腹血糖估算:(u)=[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100为mmol转为mg/di的系数×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0.6是指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指2克血糖使用1u胰岛素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至1/3量。•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阀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u胰岛素。•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u/kg(公斤);病情轻,0.4-0.5u/kg(公斤);病情重,应激状况,不应超过1.0u/(公斤)。•4、按4次尿糖计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阀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用4u胰岛素。•5、综合估算:人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再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决定是否需要补充检查•如果发现PET和CT对位不准,还要在局部进行重新扫描,如果是由于呼吸引起的,要进行局部屏气PET/CT扫描;某些情况需要做延迟扫描(鉴别生理性浓聚,或病灶的良恶性);某些情况需要加做增强CT扫描。报告书写•了解临床和影像信息•分析图像之前,需了解所分析对象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应该认真、详细的掌握检查对象的临床情况、就诊目的、临床医生送检的目的和对本项检查的特殊要求等,以明确观察分析的重点。PET/CT医生不能只看临床医生的检查申请单,而要亲自向病人、家属及陪同医生了解病人情况。有时病人过去的经历,甚至不被注意的情况,会影响显像结果。准确掌握这些情况,才能正确判断PET图像的表现。例如,近期的手术史、放疗、化疗结束的时间、近期内输血史等。另外,还要观看病人的老片,以克服观察分析的局限性。图像判读正常图像头颈部•脑能量主要来源于葡萄糖代谢,因此,脑摄取的程度很高。脑皮质和其它灰质核团呈明显的高摄取,大脑皮层、尾状核、豆状核、小脑皮层均表现为明显而清晰的浓聚。脑白质为低摄取,脑室系统为无摄取。双侧对应结构的显像是对称的。正常人脑垂体摄取较弱,强度与脑白质相近。正常人的眼肌、舌根、扁桃体都有较强的放射性分布。部分人的唾液腺、颌下腺也有放射性分布。颌面软组织的摄取较低,牙龈的摄取稍高。甲状腺的摄取程度多变,可为本底水平或较强的摄取,但正常状态的甲状腺摄取均匀、对称。基底节层面胸部•双肺是放射性最为低下的空白区。纵隔、肺门与胸壁的放射性摄取程度近似,均为本底水平。部分儿童和少年,胸腺可出现轻度放射性摄取,表现为前纵隔呈倒V形影像。青年女性乳腺可摄取18F—FDG,摄取程度与胸壁肌肉相等,乳头乳晕部摄取稍高于乳腺腺体。在月经周期末,乳腺的摄取可有所增加。哺乳期的乳腺摄取明显增加。正常心脏18F—FDG显像,主要见左室心肌明显18F—FDG浓聚,右室心肌无或轻度摄取18F—FDG。如果右室心肌显像明显,提示心肌肥厚,或右心室负荷过重。受心肌厚度的影响,一般人心房不显影。正常左心肌在不同断面轴上表现为环形或马蹄形,基底部心肌较厚,摄取程度高,心尖部位较薄、摄取程度较低。腹盆部•正常人群肝的摄取程度比较恒定,在个体间、不同时间的肝18F—FDG浓度程度变化很小,因此肝脏也可以作为PET检查的质控指标。脾脏位于膈肌下左后外方处,表现为轻度的放射性摄取。正常人胰腺不显影。•胃肠道的18F—FDG显像表现多变,正常人中30%—40%可出现胃底或全胃黏膜的浓聚,其中约1/3的人表现为强浓聚。食管下段、贲门、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可出现局限性浓聚。小肠和结肠的摄取也较常见,直肠的放射性浓聚较其他肠段高。胃肠道的浓聚机制尚无定论,可能与上述部位肌肉发达及不自主运动有关,或与亚临床非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