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VIP免费

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_第1页
1/7
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_第2页
2/7
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_第3页
3/7
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澍寰对话录 彭宁 (2 0 0 1 .0 1 .0 9 ) 一位哲人说:“伟大发现的种子经常在我们周围飘浮,但只在有 心人的胸中生根发芽。”面对创造性思维这个古老而又新鲜的命题, 王澍寰教授的双眸顿时熠熠生辉。顽童般的天真烂漫溢满了他的每一 道笑纹。奔涌的思绪撞开记忆的闸门,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鱼跃而 出。 当媒体与舆论还习惯于从创建手外科的许许多多个第一中领略王 老的人生建树与风采之时,他早已轻轻摘掉中国“手外科之父”的桂 冠,揣上创造性思维这本 21世纪的立体护照,奔向更加自由灿烂的思 维王国。 1 艺术灵感开启创造思维之门 王澍寰的白衣之路与共和国同龄。 195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澍寰看到一本巧夺天工的整形外科 手术效果图案,艺术的灵感激发了他投身此道的勇气,直至后来成长 为一名出色的手外科专家。 Q:为什么手外科那么多手术方法、检查方法都是以外国人的名 字命名?医学领域的新发现、新创造似乎总是外国比中国的多? A: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缺乏创造性思维特别是独立思考 的训练。中国人手很巧,几十年沿用一个术式,越做越好。就某个手 术讲,会比外国人做得好,但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临床上每天都是大 量重复的工作,许多医生就像闭眼走一条熟路一样,到哪拐弯到哪上 楼想都不想。而不少外国医生同样走这条熟路,却将每一个术式都不 视为程式化的过程。他们会睁大惊奇的眼睛,发现一片新掉下的树叶, 即或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纸球,他也会捡起来,看看里边有什么新东 西。 2 创造思维的火花孕育于平凡之中 Q:1964年,您在肉眼及简易的 2倍放大镜下成功地为一位四岁的 小男孩接活了0.4毫米的血管,保住了第二、三节手指,被美国“显 微外科之父”邦奇称为世界上最早成功的断指再植手术。听说,您最 早是在兔子耳朵上开始练习的? A:之所以挑中兔子,是因为兔子血管易看,皮底下就是血管。1 963年 1月上海六院陈中伟医师等断肢再植成功,对我震动极大。我想 手指的血管肯定比手腕的细(平均直径 0.726毫米),手指要能接活, 手腕就不在话下。 我选择了最细的眼科线劈成3股,线是毛毛的,先在兔耳血管上 试验,一缝就将血管拉豁了。我干脆到纺织厂生产线反复试验,改进 了合成纤维厂的喷丝工艺,终于生产出像婴儿头上的绒毛一样纤细光 滑的缝合线。兔耳和手指上每条直径不到 1毫米的血管一圈可缝 4~6 针。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