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供内部培训用血栓弹力图(TEG)临床应用美国血液技术公司2Copyright©2012HaemoneticsCorporationTEG功能介绍特点:微量全血检测(比血浆学PT,APTT更符合生理环境)更全面、更准确反应凝血和纤溶功能全貌指南资料、循证证据更充分临床价值:基础凝血和纤溶系统整体评估,更全面,更准确评估血栓发生风险分析出血原因,指导血制品使用判断肝素对血液的影响评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反应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指导有创性操作/手术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影响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凝血和纤溶系统检测工具3Copyright©2012HaemoneticsCorporationInitiationPlateletplugformsFibrinstrandsformClotgrowsMaximumclotformsClotdegradationtakesoverClotdissolvedDamagerepairedPT/INRAPTT出血时间D-dimerFDPPLT计数S凝血全貌传统凝血检测不能体现凝血全貌,仅仅反映凝血过程的一个阶段启动血小板栓子形成纤维蛋白链形成血凝块增多最大血凝块血凝块降解血凝块溶解损伤修复凝血主要包含3个阶段凝血启动血凝块形成纤溶传统凝血检测存在很大局限性4Copyright©2012HaemoneticsCorporationTEG最完善的检测功能,满足临床多方面需求1.普通TEG2.肝素酶对比TEG检测功能3.血小板图•临床价值:综合反映凝血和纤溶信息•判断CPB手术、介入术、透析术后肝素残留•个体化抗血小板监测•出血原因分析参数:R、K、a、MA、LY30参数:ADP/AA抑制率/MAADP/MACK参数:R时间差√5Copyright©2012HaemoneticsCorporationTEG®的图形及参数(普通检测)•凝血功能参数•R时间:为启动-至振幅达到2mm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反应凝血因子的功能和抗凝药物效果。•Angle角:即曲线上升支的最大开口角主要反应纤维蛋白原的功能。•K时间:是从振幅2mm,增加至20mm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反应纤维蛋白原的功能。•MA值:血凝块的最大强度。主要反应基础血小板的功能(纤维蛋白原仅占20%)•纤溶功能参数•LY30:是达到MA之后,30min内,血凝降解的程度(软件根据MA值的下降,自动计算)反应纤溶系统的功能•EPL:为计算机根据MA值下降的趋势,模拟计算而来。反应纤溶系统的功能。加入激活剂2mmAngle20mmK凝血系统MA值纤溶系统R值30分钟纤溶指标:LY30或EPL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只供内部培训用TEG普通检测的正常值范围参数R(min)K(min)Angle(deg)MA(mm)LY30EPL值范围5-101-353-7250-700%~7.5%0%~15%延长:低凝缩短:高凝增大:高凝减小:低凝增大:纤溶亢进凝血因子纤维蛋白血小板纤溶凝血参数•R时间:主要反映凝血因子活性、抗凝药物效果。缩短提示高凝,凝血因子活性强•Angle角: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功能。增大提示高凝,纤维蛋白原功能强•K时间: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功能。缩短提示高凝,纤维蛋白原功能强•MA值:主要反映基础血小板的功能。增大提示高凝,血小板功能强纤溶参数•LY30:30min内血凝块降解百分比的实测值,反映纤溶系统功能•EPL:血凝块降解百分比的模拟值,反映纤溶系统功能7Copyright©2012HaemoneticsCorporationTEG常见异常图形和临床意义123451234凝血因子功能不足或存在抗凝药物血小板功能不足纤维蛋白原功能不足原发性纤溶亢进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功能不足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因子功能亢进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亢进继发性纤溶亢进出血风险血栓风险正常图形正常图形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凝血因子缺乏R=3.8min(5-10)K=1.7min(1-3)Angle=67.2°(53-72)MA=59.8mm(50-70)EPL=0%(0-15%)LY30=0%(0-7.5%)高岭土检测结果提示:凝血因子活性高,纤维蛋白水平正常,血小板功能正常;患者有血栓风险,建议给予抗凝处理(如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或肝素等抗凝药物)。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R=15.4minK=2.1minAngle=61.4°MA=60.3mmEPL=0%LY30=0%高岭土检测结果提示:凝血因子活性低,纤维蛋白水平正常,血小板功能正常;建议:如果患者有出血,首先排除肝素等抗凝药物作用,给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如果患者无出血,关注患者有出血风险。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R=6.0minK=1.2minAngle=57.2°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