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第一节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基本特点问题行为的内涵•问题行为指的是那些偏离常态,给他人或者自己的身体、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危害甚至危险的行为。•举例课堂问题行为举例• 在座位无聊时,突然尖叫• 老师请某位同学回答问题时,孤独症孩子突然发脾气• 看到某同学违反课堂纪律,就开始大声质问• ……孤独症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 自身的需要:孤独症儿童任何行为的出现都是满足了孩子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有生理和心理的两个层次• 神经的功能:任何行为的出现都能反映出孩子的能力状况,能反映出孩子的神经系统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神经连接的异常)。孤独症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外显的行为。是过度的而非缺陷类行为。不是因躯体疾病所引起(沟通互动有主要诱因缺乏引发)。孤独症问题行为的常见类型• 攻击类:拒绝改变,表达不满等• 自伤类:吸引注意、要挟家长、逃避学习等• 破坏类:吸引注意、表达不满情绪,拒绝变化等• 逃避类:逃避某种学习活动或工作等• 自我刺激类:满足感官需求、缓解紧张情绪等。孤独症儿童行为的解读常见的分析方式:A (前因) —— B (行为)—— C (结果)• 前因:自身因素、环境因素• 行为:适应性行为、问题行为。• 结果:外部环境的反应、行为者自身出现的反应•即然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用了“科学”的干预。行为依然很顽固。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的常见特点由于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有狭隘重复的特点,引起孩子出现同一个问题行为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时不同的问题行为也可能是同一个原因。举例:第二节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的基本理念孤独症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儿童发展障碍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能力不足,沟通、言语、认知、想象、情绪情感等等普通儿童发展的六个里程碑• 1, 自我调节和对外界的兴趣 ;• 2, 亲密感(我懂你,即孩子懂老师课上讲的东西,并能主动回应) ;• 3, 简单互动 --- 沟通圈建立(课堂讨论,没有具体的目的,就是喜欢。孩子能理解、运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4, 有目的的互动 --- 多个沟通圈解决问题(能用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需求,实现自己的愿望)• 5, 假扮游戏和新想法 ; 想法的产生和互动。• 6, 逻辑思维 ( 想法与想法连接 )---- 逻辑思考、概念孤独症儿童的六个里程碑阶段 :•没有发展出或没有按顺序发展• 1, 对外界没有兴趣 : 经验匮乏 \ 机会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