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1一、结核菌素一、结核菌素是旧结素(OT)和结核纯蛋白衍化物(PPD)的统称。前者是结核菌培养基经高温、过滤、浓缩而成,主要抗原物质为结核蛋白;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经硫酸胺沉淀而获得的纯度更高的结核蛋白。结素试验是当前检测结核菌感染的一种常用方法。尽管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远非100%。2二、结素的由来二、结素的由来1882年,德国科学家Koch首次发现了结核菌,之后将结核菌培养基滤液用于临床治疗,但无疗效。却发现此滤液能使结核感染者或患者注射局部甚至全身出现反应;而未受感染者却没有反应。这一发现为该滤液诊断结核病奠定了基础。31891年,波兰科学家Bujwid将该滤液命名为结核菌素。20世纪20年代以来,通过不断改进工艺技术,剔除杂质,生产出替代产品PPD。并将1951年用Seibert法制备的一批PPD规定为哺乳类国际标准结素。4三、结素制剂三、结素制剂结素出厂前效价均已标化,无论是50IU\ml的PPD还是20IU\ml的PPD,效价是一样的。50IU\mlPPD,每毫升含PPD1ug,主要用于诊断和阳转监测;20IU\ml的PPD,每毫升含PPD0.4ug,主要用于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5四、结素的应用四、结素的应用1、诊断和鉴别诊断用5IUPPD做皮试,若呈阳性反应,表示对分枝杆菌具有敏感性,反应越强,则结核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对成人而言,阳性反应并不意味就是结核,还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它检查加以确诊或排除;但对三岁以下未种BCG的儿童来说,≥15mm即有诊断意义。622、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1)线索调查:对有结核接触史或没有明确接触史,但有咳嗽、咳痰三周以上疑似症状者,以及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结核病人(健康体检)均可通过结素试验进行筛查,并作为随访、化学预防和药物治疗的选择对象。7(2)(2)测定感染率测定感染率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使用20IU\ml的PPD,为国际通用的标准结素,目的是使各国家间流调结果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调,全人口结核感染率44.5%,0-14岁儿童结核感染率9.0%。8(3)(3)监测结核病暴发流行监测结核病暴发流行对重点人群:教育、托幼机构;入伍新兵;矿工;监狱服刑人员;流动人口聚集地的人群进行监测,防止结核病暴发流行。933、卡介苗接种前后、卡介苗接种前后(1)筛选接种对象:人工感染或自然感染后约需8周左右产生免疫力,同时产生过敏性。因此,三个月以内婴儿不需做结素试验直接接种卡介苗,其他年龄未种卡介苗者均应结素试验阴性,方能接种卡介苗。(2)考核接种效果:为检验接种是否成功,接种卡介苗后三个月做结素试验,阳性反应说明接种效果良好。10五、结素试验反应五、结素试验反应是迟发型细胞变态反应在局部皮肤的表现,其特征主要有:1、迟发过程。24小时后皮肤反应渐达高峰,出现红肿、硬结。2、硬结。为细胞浸润和水肿所致。3、有时可有水泡或坏死等。4、个别人可有直接红斑反应(即发超敏反应)。可能是对结素中的稳定剂或其它微量杂质过敏引起,一般24小时后可自行消失,不会与迟发型变态反应相混淆。11六、结素试验假阴性原因六、结素试验假阴性原因各种急性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感染;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重症结核;应激状态;使用免疫抑制剂;保管、使用不当等。12七、结素试验注意事项七、结素试验注意事项认真核对品名、剂量及效期,安瓿破损不得使用;安瓿打开1小时内未用完应废弃;严格无菌操作;避光冷藏;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随抽随用。13八、技术操作流程八、技术操作流程1、结素试验方法注射部位:左前臂下1\3处。注射剂量:PPD原液0.1ml。注射方法:注射时,针管平放在左前臂掌侧,针孔与针管刻度一致向上,针尖稍向下压,浅浅地与皮肤平行刺入皮内,不见针孔即可。若注射剂量不足,应于原针眼处进针补足至0.1ml,(或以6-8mm皮丘为准)。1422、查验反应及标准、查验反应及标准查验时间:注射后48-72小时;查验标准:以硬结为准;测量方法:先找到注射针眼,仔细寻找硬结边缘(可用食指指腹轻抚硬结表面皮肤),用小尺测量硬结的最大横径和纵径。凡遇双晕反应的,应以内晕的硬结为准。记录:横径×纵径,若有水泡、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