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教学与管理 助推课堂质量提升 哈佛大学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的回答是:哈佛大学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 6 位总统,3 6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发光。这段材料说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追求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课堂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教学关系是:教主宰学,学服从教。而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认为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将精细化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才会是精品。亦即“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那么,我是如何做的呢? 一 课前准备精细化 铺好质量之路 每堂课的每一环节要达成的目标必须是清楚而精细的,不能是笼统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尽量控制少讲,让学生积极活动,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这主要体现在精细化的课前准备、精细化的课堂教学和精细化的作业处理。 精细化的课前准备并不是指每堂课都要写十分详细的教案,而是指课前教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问题分类定位”,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转移到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时可能遇到的 困难和疑惑上来,教师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思考三个问题: 1 、什么问题适合学生独立解决?把这类问题归入学生自学环节中。 2 、什么问题需要学生共同解决?把这类问题放入讨论、交流、展示环节中。 3 、什么问题必须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把这类问题放入教师点拨、精讲环节。 统筹考虑文本、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才能组织精细化教学。将知识“问题化”,这是个难点。可分解为“文本精读”、“如何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问题的价值判断”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将文本与学情“生本化”,这是关键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步骤在课堂上即时性把握学情,做到把问题和学情结合起来:首先是备教材,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有充分的把握,设计好深入浅出、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将相关的习题亲自做一遍。其次是备学生,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