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UML 包图 4.2.1 UML 中的包图 1.UML中的包和包图(Package Diagram) 一个企业应用系统中可能包含数百个类,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类就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将类分组,功能相似或相关的类组织在一起,形成功能模块或者子系统。在各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都提供了对类进行分类管理的机制——如Jav a 语言的包(Package),而在UML 中,对类或者其他的模型元素进行分组时则使用包图。 (1)包图是保持系统整体结构简明、清晰的重要工具。 在Rational Rose 中对包采用类似于文件夹的符号来表示(如图4.19 所示的“留言功能包”、“用户权限管理包”),并且一个包可嵌套在另一个包中形成子包。使用包图可以将相关模型元素分组,包图由包和包之间的关系构成,它是维护和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架构)的重要建模工具。 (2)在Rational Rose2003 中的包图是通过类图来体现的。 如果某个包为其他包的子包,则应该将子包放入父包中,如图4.19 所示。 图4.19 Rational Rose2003 中的包图是通过类图来体现的 2.包之间的关系及其 UML图示 在设计包时,首先要决定系统中应该有哪些包,比如要尽量将系统中不稳定的模型元素和相对稳定的模型元素分配到不同包中,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或者将可选功能和核心功能实现分置于不同的包或子包之中。 其次决定包之间的关系,包之间存在两种关系:依赖和泛化(继承或者构成)。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关系,以及它们在Rational Rose 中的具体实现。 (1)包之问的依赖关系。 如果对类A 的修改会导致类B 的改变,则称B 依赖于A。如果两个包中存在具有依赖关系的两个类,则认为这两个类所属的两个包之间则存在着依赖关系。图4.19 所示的“留言功能包”和“用户权限管理包”之间存在依赖。 包之间的依赖关系应尽量简单、稀疏,通常要求某一包中的模型元素只与同层及相邻下一层的模型元素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2)包之间的泛化关系。 包之间的泛化关系其实更多的是指包之间的构成关系,也就是指在某个包中嵌套包含其他的包,即包中不仅可包含类等模型元素,还可以包含子包。图4.19 所示的“用户权限管理包”中包含有“用户信息包”,称“用户信息包”为“用户权限管理包”中的子包。 3.包图的应用目的 (1)能够体现系统的层次关系。 使用包圈的目的是把模型元素组织成组或者集合并为其命名,以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对于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