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编排解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意在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方式,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各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书面表达能力,实现在阅读中感受和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实践阅读经验,达到阅读与写作融和发展的目标,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统一。 一、教材解析 习作单元教学的重心是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运用写作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高质量地完成习作学习任务。每个“习作单元”,都以一个明确的习作关键能力为训练目标,整个单元的内容紧密围绕这个关键能力编排,设计如下板块: 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 以上各板块彼此咬合,相互衔接,构成一个以习作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传动链。从单元导语到习作练习,实际上就是学生练习并形成这种习作能力的学习过程。这种编排,突破了习作教学的重点、难点,加重了习作在统编教科书中的分量,力图使学阅读与学表达均衡发展。 习作单元的几个板块,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层层递进,形成一个训练的序列:扉页导语,呈现写作方法;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交流平台,提炼写作方法;初试身手,尝试写作方法(片段、支架);习作例文,认识写作方法(再认识、在感悟、再体验);单元习作,实践写作方法,呈现学习效果。 ①精读课文——侧重“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 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作多要求。如,三上“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分别为《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旨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观察,教学中要围绕习作的目标阅读这两篇课文。《搭船的鸟》一文,作者从“听到的”“看到的”两个角度讲述了去乡下外祖父家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描写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也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金色的草地》一文主要从“看到的”角度描写了作者在长时间观察中发现草地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景象,揭示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地细致和乐趣,树立细致观察的意识,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学习这两篇精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感受细致观察的乐趣。 ②交流平台——侧重“归纳梳理,提炼表达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