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生物地史学.VIP免费

古生物地史学._第1页
1/36
古生物地史学._第2页
2/36
古生物地史学._第3页
3/36
《古生物地史学》课程总结古生物学一、古生物学基本概念1.古生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2.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命活动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3.化石的种类① 大化石:个体较大,利用常规方法在肉眼下观察就能直接进行研究的化石。② 微化石:形体较小,一般肉眼难以辨认的化石。③ 超微化石:比化石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化石。④ 分子化石:地质体中来自生命活动的有机体。4. 叠覆律:在层状岩层未经褶皱或断裂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岩层在下,时代较老,后形成的在上,时代较新。5. 生物层序律:每一地层中都有其特殊的生物群面貌,既不同于上覆地层,又不同于下伏地层。6. 化石形成的条件① 生物本身条件:最好具有硬体,软体部分易腐烂、分解而消散,硬体主要由矿物质组成,能够比较持久的抵御各种破坏作用。②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水动力条件弱,水体 pH 小于 7.8,还原条件下有利于生物体保存,动物吞食和细菌腐食作用影响化石保存。③ 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物细,搬运距离短,有利于化石保存。④ 时间因素:长时间的石化作用才能形成化石。④ 成岩条件:压实作用较小且未经过严重重结晶作用。7. 化石的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在成岩过程中经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形成化石的作用。①矿质充填作用:生物硬体中的有机质在埋藏后消失殆尽,使原硬体疏松多孔,随后孔隙被溶于水的矿物质充填,使得硬体变得致密和坚实,增加了硬体的重量。可发生在生物硬体结构中,也可发生在硬体骨骼之间。②置换作用:原生物体的组成物质逐渐被溶解,由外来矿物质充填的作用。若溶解速度和填充速度相等,则原生物体的微细结构可保存;若置换速度小于溶解速度,生物体的微细结构不保存。常见有硅化、钙化、白云石化和黄铁矿化。③碳化作用:埋藏后生物遗体组分中的成分,经分解和升馏作用而挥发消失,仅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而保存为化石。8. 化石埋藏学:研究生物死亡后埋藏在沉积物中随同沉积物变为岩石而本身经石化作用形成化石过程的学科。9. 死亡群:由于各种原因而死亡的生物尸体堆积。埋藏群:一个死亡群与其他死亡群混合,然后被沉积物覆盖形成。化石群:随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埋藏群本身经石化作用形成。10. 原地埋藏:化石群由生物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生物地史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