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_第1页
1/102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_第2页
2/102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_第3页
3/102
20 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 [关键词]实证史学;考证(考据);求真;20 世纪中国史学 [摘 要]中国 20 世纪共经历了四次实证史学思潮:世纪初的“为历史而治历史”思潮,二三十年代的“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地质学、生物学等同样”的新历史考证学,80 年代初的“回到乾嘉时代”,90 年代的“振兴国学”与“南北二陈”。四次实证史学思潮各有其特点和现实针对性,而学科化建设和科学化道路则是贯穿 20 世纪中国史学始终的两大主题。但是,考据毕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实证史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变革和学术进展对历史学的要求。[中图分类号]K0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25)07-0070-11 关于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的讨论,史学界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蒋俊《中国史学近代化进程》、王学典《20 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张书学《中国现代史学思潮讨论》、朱政惠《史之心旅》、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等论着中,[1]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一些专题论文如林甘泉《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戴逸《世纪之交历史学的回顾与展望》等,也是宏观论述的专文。对实证史学的讨论,包括兰克史学、实证主义史学、考据史学以及西方史学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近年来也有明显进步。比如《略论实证主义史学与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异同》、《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哲学与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与西方现代史学》等论文,以及俞旦初《爱国主义与中国近代史学》、杜维运《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鲍绍霖主编《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等着作。但是,立足于西方实证史学的传人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专门从实证史学的角度来宏观考察 20 世纪中国史学思想的,目前尚不多见。 实证史学思潮在中国 20 世纪屡屡泛起,又频频衰落。百年之中,大致经历了四次:世纪初的“为历史而治历史”思潮,二三十年代的“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地质学、生物学等同样”的新历史考证学,80 年代初的“回到乾嘉时代”和 90 年代的“振兴国学”与“南北二陈”。20 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完成了由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蜕变。历史学作为传统学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经历了同样曲折的进展过程:从世纪初的新史学到新历史考证学、再到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在如此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史学阶段中,实证史学思潮却时起时落,必有其特别的外在需要和内在原因。具体分析实证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