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 潘启明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是中国人的智慧。“无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定命题。无为是老子提出的。 “无为”两个字在老子《道德经》共出现 12 次。而无为的思想,不仅仅属于老子,它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思想。无为不能解释成无所做为。无为的基本涵义就是天人合一,主观符合客观。☆☆☆无为而无不为的运用,大体上可以从三方面看。第一,无为则无不为的普适原则。第二,无为则无不为与和谐。第三,无为则无不为与战胜。☆☆☆第一,无为则无不为的普适原则老子说,“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化。 ”(37 章)2 / 19 “万物将自化”,这就是说,无为的真正涵义就是,不要人为,而让万物自化。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普适价值。老子在《道德经》翻来复去地讲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贵、不自生、不自为大等,就是要让“万物将自化”。而这就是无为。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2 章)☆☆☆什么是道?道就是道路, 道就是方法, 道就是普适原则。 这是道最浅显的诠解。这是普通中国人稍加思索,就都能得出来的结论。老子说,“道法自然”。换句话说,道就是自然。或者说,道就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西方人如果用“道”这个概念,他们一定会对“道”下定义。中国人则不对“道”定义。为什么中国人不对“道”定义?因为中国人谁都知道 “道”就是道路, 三岁的孩子都知道。 “道”在每个人头脑中,都是有形象、有概念的。而这一形象和概念,在世3 / 19 界上没有哪两个人是相同的, 就象在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对于一个人, 他能够领悟的, 比他实际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摸到的要少;而他能用语言表达的, 又比他领悟到的要少; 能够记述下来的(不管是他记述还是别人记述),又比他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要少。语言表达,真的不容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道。把意会到的道,用语言表达出来,用书籍记载下来,需要深入浅出。这是很难的。即使做到了深入浅出, 不被人误解, 又是很难的。 编码(encode)和解码(decode),如果不是一个人, 或者用了不同的编码解码体系,那么就会解不不了码,或者误解。鉴于上述原因, 中国人不对道定义, 中国也不对其它任何概念定义。中国人把对道和名(概念)理解的权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