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护理措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定义•病理生理变化•分类与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病因•预防定义•简称妊高症•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侯群,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目前病因尚未阐明。(一)发病的好发因素:据流行病学调查。•1、精神紧张子痫病因精神因素发作者占首位。文化程度高的发病高于文化低的:脑力劳动者发病高于体力劳动者:工作紧张、孕末期休息不好的孕妇发病率高。2、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四季如春的昆明及北方有取暖设备的地区发病低.子痫病发作常与气温突变有关3、初孕妇、年龄过大(40)或过小(18)为多4、有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等病史5、营养不良、低蛋白、贫血发病率高6、体重指数>0.24者7、家族史妊高症的病因•可能涉及母体、胎盘和胎儿等多种因素,包括有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损伤、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能够解释所有子痫前期发病的病因和机制。•1.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患者滋养细胞侵入螺旋小动脉不全,子宫肌层螺旋小动脉未发生重铸,异常狭窄的螺旋动脉使得胎盘灌注减少和缺氧,最终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2.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母体对于父亲来源的胎盘和胎儿抗原的免疫耐受缺失或者失调,是子痫前期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妊高症的病因•3.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抗血管生成和代谢性因素,以及其他炎症介质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而引发子痫前期。•4.遗传因素•子痫前期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患子痫前期的母亲其女儿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0%~40%;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11%~37%;双胞胎中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2%~47%。但至今为止,其遗传模式尚不清楚。•5.营养因素•缺乏维生素C可增加子痫前期-子痫发病的危险性。病例•患者青年女性,32岁,停经8月余,血压高1月余,头痛头晕5小时,双下肢水肿一月余,加重10天,于2020.04.20日来我院,以:“晚妊,重度子痫前期”收入院。入院时BP180/100mmHg,胎心145次/分,双下肢水肿++,化验室检查:尿蛋白+++,遵医嘱给镇静、解痉、降压促胎肺成熟等药物对症治疗。临床表现•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内容之一•(一)高血压:孕妇于孕20周后,血压可升≧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二)蛋白尿:出现略迟于血压升高•(三)水肿:临床上以“+”记录并表示水肿程度。•水肿分级:“+"水肿局限于踝部、小腿“++”水肿延及大腿“+++”水肿延及腹部、外阴“++++"全身水肿或伴腹水。•(四)先兆子痫:在上述表现基础上出现自觉症状(头疼、头晕、恶心、呕吐、食物模糊等•(五)子痫:在先兆子痫基础上发生抽描。临床分类分类血压蛋白尿水肿轻度≧140/90mmHg<150/100mmHg或增加≧30/15mmHg+-量轻微<0.5g/24h+-中度≧150/100mmHg<160/110mmHg+≧0.5g/24h+-重度≧160/110mmHg2+~4+≧5g/24h1+~4+临床分类•1.先兆子痫自觉症状→抽搐发作或伴迷•2.子痫抽搐发作或伴迷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先兆子痫症状不明显而骤然发生抽搐。不同时期发作分别被称为产前子痫、产时子痫、产后子痫.子痫•子痫(eclampsia)抽描的特点•子痫典型发作过程为眼球固定,瞳孔放大,瞬即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部肌颤动,数秒钟后发展为全身及四肢肌强直,双手紧握,双臂屈曲,迅速发生强烈抽动,持续1~1.5分钟。神智异常,昏迷,防止舌咬伤、室息、身体损伤处理原则•对于轻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应加强孕期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发展为重症。•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应住院治疗,积极处理,防止发生子痫及并发症。•治疗原则为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以及利尿,密切监测母胎状况,适时终止妊娠。护理评估•(一)病史•了解孕期经过,既往及家族中高血压病史等。•(二)身心状况•评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症状出现时的经过情况,尤其重视有关三症状基础上自觉症状的主诉。孕妇及其家属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焦虑、无助感。护理评估•(三)诊断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