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PPT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精选PPT2教学目标【掌握】1.输血原则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熟悉】1、急、慢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和治疗要点。【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精选PPT3什么是紫癜??什么是紫癜??精选PPT4皮下出血根据其直径大小可分为:①瘀点:小于2mm。②紫癜:3-5mm③瘀斑:5mm以上④血肿: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者。瘀点及紫癜与皮肤出血性改变鉴别要点是压之不褪色。精选PPT5紫癜是皮肤或粘膜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渗出而瘀积于组织内形成。血液刚渗出时,皮肤可见到形状大小不一的鲜红色斑点,它与其它皮疹不同之处在于指压不退色。以后斑点颜色变紫而转青,最终变成棕色而逐渐消退。直径大小3-5mm。精选PPT6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小板往往低于80×l09/L特点是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更新加快,以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临床上将之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男:女为l:4。一、疾病概述一、疾病概述精选PPT7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感染:80%急性病人在发病前2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二)免疫因素(三)肝、脾和骨髓的因素(四)其他女性:绝经前和青春期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Plt破坏增多精选PPT8三、临床表现(一)急性多见于儿童,病前1-2周多有呼吸道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出血重,皮肤、粘膜出血,内脏出血,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贫血及休克常呈自限性,常在数周内恢复,极少数转为慢性精选PPT9精选PPT10(二)慢性以40岁以下的女性多见。起病缓慢,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常反复发生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女性病人月经过多较常见。长期月经过多可出现贫血;反复发作者常有轻度脾大。可迁延多年,经治疗部分病人可获痊愈或缓解精选PPT11精选PPT12急性型慢性型年龄2~6岁多见20~40岁多见性别无区别女性多见诱因多在发病前1~2周有感染史不明显起病突然,常伴畏寒、发热缓慢出血症状严重(常先出现于肤瘀点、瘀斑、月经过多四肢,尤其下肢为多)血小板计数常<20×l09/L常30~80×l09/L巨核细胞增加或正常,体积小,明显增加或正常,胞体大小正常,颗粒型多胞浆颗粒少,无血小板生成血小板生成减少病程4~6周,80%以上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精选PPT13四、辅助检查1、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急性型发作期常<20×l09/L,慢性型多为50×l09/L左右血小板平均体积偏大血块收缩不良、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出血时间延长。2、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3、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和补体:80%阳性精选PPT14五、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休息,防止创伤避免应用降低血小板数量及抑制功能的药物精选PPT15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首选一般大剂量强的松冲击疗法:5%GS500ml+甲基强的松龙1g,静滴,qd,连用3天,然后用泼尼松维持30~60mg/d,待血小板接近正常后继续服药2周后可逐渐减量,小剂量5~10mg/d维持3-6个月。精选PPT163、脾切除适应症:–糖皮质激素治疗3-6月无效;–激素治疗虽然有效但有依赖性,停药或减量后容易复发或需要大剂量维持(超过30mg/d);–激素使用有禁忌症禁忌症:–年龄小于2岁,–妊娠时、心脏病等不能耐受手术、–出血严重者精选PPT174、免疫抑制剂5、大剂量丙种球蛋白0.2~0.4g/kg.d,qd,静脉滴注,用5天6、雄激素7、血浆置换8、输血及血小板悬液用于抢救危重出血、外科手术、严重并发症、血小板<20×l09/L者,一般不用于慢性型。血小板输入后存活时间短,反复输注易产生同种抗体影响疗效。精选PPT18*输血原则三查八对精选PPT19【常见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2、有损伤的危险出血。3、焦虑与病程迁延有关知识缺乏。4、缺乏有关的保健知识5、有感染的危险6、自我形象紊乱六、ITP病人的护理精选PPT20【护理措施】1、预防出血2、药物治疗护理3、病情观察4、心理护理5、预防感染精选PPT21预防脑出血:血小板低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