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低蛋白血症起因及最新研究进展副标题围术期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高▪低蛋白血症普遍存在于围术期患者。患者在手术后,常继发创伤性毛细血管渗漏[1],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此时就会出现低蛋白血症。▪2020年费森尤斯卡比公司发起了一项在国内115家医院开展的多中心、前瞻性调研,涉及7470例非心脏手术患者,结果显示围术期患者普遍存在低蛋白血症的状况,其中2179例患者在术后呈现低蛋白血症状态(以白蛋白含量<30g/L为标志),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29.17%。围术期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高围术期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高▪曹富民等人调研了20例胸外科癌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发现患者在术前、术后第1、3、5天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为38.0g/L、29.0g/L、23.0g/L和25.8g/L,术后第3天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最高,达75%(15/20)[2]。▪该结果在柳维林等人关于133例普外科行中等程度以上手术患者的调研中也被证实,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t=-22.055,P<0.001),术后第3天血浆白蛋白水平降至最低,且术前血浆C-反应蛋白≥10mg/L的患者术后血浆白蛋白下降得更为明显[3]。围术期低蛋白血症造成诸多危害▪白蛋白由于其分布广泛,在维持机体平衡上起着关键作用。正常水平的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能够防止水肿的发展,并能维持血管内液体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之间的平衡[4]。▪白蛋白具有抗氧化性,参与清除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氧自由基[5,6]。因此,低蛋白血症与水肿和炎症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BohDD等人的研究表明,与正常白蛋白浓度的患者相比,低蛋白血症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肺炎、住院时间延长和再入院的风险更高[7]。围术期低蛋白血症造成诸多危害▪低蛋白血症可与肝硬化、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和脓毒症等多种疾病相关,其与不良手术结果的关系是公认的,该指标的负面影响在心脏、骨科、胃肠道和泌尿外科等手术中均有显示。围术期低蛋白血症造成诸多危害▪ChristianP.M在美国开展的涉及204819例患者16种常见外科手术的研究发现,术前低蛋白血症患者(35922例,占17.54%)在心血管疾病(0.99%vs2.09%)、肺部疾病(3.54%vs8.78%)、神经性疾病(0.50%vs1.02%)、血栓栓塞(1.48%vs2.99%)、肾病(0.89%vs2.19%)、泌尿道感染(2.14%vs4.02%)和伤口并发症(11.55%vs5.91%)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白蛋白浓度的患者(P<0.001)[8]。围术期低蛋白血症造成诸多危害▪此外,无论何种病因、何种手术类型,低白蛋白血症都与较高的病死率相关。入院时白蛋白含量较低的患者术后病死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出院后更有可能再次入院。▪GibbsJ等人在关于白蛋白水平对病死率影响的最全面的研究中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是术后病死率和发病率最强的预测因子,在重大非心脏手术中,白蛋白水平下降的患者30天病死率约为3.9%[9]。围术期低蛋白血症造成诸多危害▪而ChristianP.M等人的研究也有相似结果,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术后病死率为3.81%,高出正常白蛋白浓度患者病死率(0.87%)近4倍(P<0.001)[8]。围术期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低白蛋白血症的定义是血清白蛋白含量小于35g/L,有时临床上以低于25g/L作为显著低蛋白血症的标志。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可由能量或氨基酸供应减少、肝脏合成受损、损失增加、组织分解代谢增加或分布等问题引起[10]。围术期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白蛋白是一种阴性的急性期蛋白,因此在急性疾病状态下经常会观察到低白蛋白血症。▪在脓毒症、感染、外伤或大手术后,白蛋白含量在事件发生1周内可降低10~15g/L,含量降低的原因是肝合成白蛋白减少,渗漏到组织间隙的情况增加,白蛋白分解代谢加速。围术期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炎症过程中白蛋白合成的减少可能有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因素的作用,白蛋白经毛细血管的漏出率是合成白蛋白量的10倍,因此经毛细血管漏出率在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急性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围术期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在一些疾病中,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会加速经毛细血管白蛋白的丢失,促进低蛋白血症的发展,而在脓毒症的情况下,这一过程变得更快:内皮完整性受损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甚至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