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运筹学案例分析报告 — 2 / 9 一. 案例描述 泰康食品公司生产两种点心甲和乙,采用原料A 和B。已知生产每盒产品甲和乙时消耗的原料数,月供应量、及两种点心的批发价(千元/千盒)如下表所示。 原料 产品 月供应量(t) 单价(千元/t) Ⅰ Ⅱ A(kg) 1 2 6 9.9 B(kg) 2 1 8 6.6 批发价(千元/千盒) 30 20 据对市场的估计,产品乙月销量不超过 2 千盒,产品乙销量不会超过产品甲1 千盒以上。 (a)要求计算使销售收入最大的计划安排; (b)据一项新的调查,这两种点心的销售最近期内总数可增长25%,相应原料的供应有保障。围绕如何重新安排计划存在两种意见: 意见之一是按(a)中计算出来的产量,相应于甲,乙产品个增长 25%; 意见之二是由一名学过线性规划的经理人员提出的。他首先计算得到原料A 和B 的影子价格(对批发价的单位贡献)分别为 3.33千元/t 和13.33 千元/t,平均为 8.33 千元/t。如按(a)中计算的总批发收入增加 25%即 31.667 千元计,提出原料A 和B 各增加3.8t,并据此安排增产计划。 试对上述两种意见发表你自己的意法,并提供依据。 3 / 9 二. 案例中关键因素及其关系分析 该案例的关键因素是销售量,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到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料支出,只有销售量最大化而原料支出最小,才能取得最大的销售收入。又据市场部门调查预测,两种点心Ⅰ和Ⅱ的销售最近期内总数可增长 25%,相应原料的供应有保障。计算出来的产量,相应于产品Ⅰ,Ⅱ各增长 25%,这样可使公司盈余(只考虑批发收入-原料支出)保持最大。 首先计算得到原料A 和 B 的影子价格(对批发价的单位贡献)分别为 3.33 千元/t 和 13.33 千元/t,平均为 8.33 千元/t。并按①中计算的总批发收入增加 25%即 31.667 千元计,提出原料A 和 B各增加 3.8t,并据此安排增产计划。该问题的关键所在,便是销售量。而决定批发收入的,则是各个销售量对应的批发收入,所以说,销售量是本问题的核心,即应采取什么样的销售量的分配方案。 三、模型构建 1、决策变量设置 两种点心Ⅰ和Ⅱ,采用原料A 和 B,月供应量C,单价 P,批发价格 N, Ⅰ产品批发价格为 30 千元,Ⅱ产品的价格为 20 千元,A 原料的单价为 9.9 千元/t,B 原料的单价为 6.6 千元/t。 用变量xi(i=1,2,)表示各发点到收点的销售量,也就是说xi 为决策变量,显而易见 ,xij 表示的是销售量,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