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围术期补液乐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谭栎人体水分的分布比例新生儿1岁2-10岁成人液体总量80%70%65%60%细胞内液35%40%40%40%细胞外液组织间液40%25%20%15%血浆5%5%5%5%围术期液体治疗•术前液体的管理:损失量的计算、补液性质和时机•术中液体的管理:用量、性质、时机、速度•术后液体的管理:原则及重点关注---低钠血症术前脱水性质的判断血钠浓度临床病变等渗脱水130-150mmol/l常见于急性大量失液:急性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等低渗脱水<130mmol/l多发生于长期的液体丢失:肠瘘、腹泻高渗脱水>150mmol/l多发生于外界高温、出汗、环境湿度低水分丢失过多或摄入不足急诊患儿术前脱水程度的评估术前评估失血失液。术前有发热、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在急性病程中,小儿体重下降是全身水分丢失的一个很好指标。丢失液量临床表现轻度50ml/kg(占体重5%)皮肤张力低、舌唇粘膜干燥中度100ml/kg(占体重10%)前囟凹陷心动过速少尿重度150ml/kg(占体重15%)眼球凹陷低血压、甚至昏迷婴儿按此量全量补给,学龄前儿童按此量3/4补给,学龄儿童按此量2/3补给补液方法•纠正1%的脱水需要液体10ml/kg•估计量的半量在开始的6-8h内输入,如脱水严重可输入等张盐水(20ml/kg),在半小时或一小时内输完•例如:体重10公斤的患儿中度脱水•估计损失量:100ml/kg*10kg=1000ml•快速扩容量:20ml/kg*10kg=200ml(半小时或一小时内输完)•估计量的1/2量:1000ml*1/2=500ml500ml-200ml=300ml(在6-8h内输完)•小儿外科急腹症脱水,不需要脱水全部纠正再行手术。一般术前补充2-3个治疗量,即2:1液20ml/kg分2-3次补给,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剩余量在术中术后继续补给,但酸碱失衡必须同时处理到接近正常范围•补充血管内的液体丢失量需要补充等张的液体。晶体液如:乳酸林格或生理盐水,也可使用胶体液。•血浆补偿性液体治疗补充:术前出血、胃管引流及第三间隙丢失液体选择:晶体、胶体、血制•维持性液体治疗补充:生理丢失(尿量、粪便等)液体:电解质溶液、营养液术中液体的管理•麻醉引起的血管扩张或心肌抑制(CVE)•生理维持量术前累计损失量第三间隙丢失量出血量•补充液体术前累积丢失量•术前禁食水引起的丢失•急诊手术:呕吐、胃管引流液、肠液等丢失•严重的外伤失血•一般状况良好的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的累积缺失量主要为禁食水引起第三间隙丢失量•(与手术类型相关)•一般小手术1-2ml/kg/h•中等手术3-5ml/kg/h•大手术6-10ml/kg/h•腹腔内大手术10-15ml/kg/h•新生儿的急性坏死性小肠炎丢失可达50ml/kg/h第三间隙丢失量•第三间隙液体损失量需以晶体液(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补充•外科手术中丢失的液体成分主要是细胞外液(ECF)ECF的急剧减少是大多数外科创伤和手术的共同特点•ECF在新生儿体重中占体重的45%,在1岁时占30%,在成人中占20%。因此患儿越小相比成人,由于大量的ECF丢失导致液体丢失的行对比例越大补液简化指南•第一小时:25ml/kg≤3岁小儿15ml/kg≥4岁小儿•Berry指出婴儿和幼儿由于ECF丢失造成的液体损失量大,因此在麻醉状态第一小时需要更多的液体量,这个简化指南适用于“午夜后禁食”,即禁食了6-8H的小儿。•如果患儿禁食时间较短或术前已经给予静脉补液,第一小时给予量应该更具临床具体情况相应减少补液简化指南•第一个小时之后:基础的每小时液体量=生理需要量(4ml/kg/h)+外科手术创伤生理需要量+轻度创伤=6ml/kg/h生理需要量+中度创伤=8ml/kg/h生理需要量+重度创伤=10ml/kg/h•补偿失血:等同于失血量的全血或胶体液或三倍于全血的晶体液术中输液的种类•晶体液:0.9%NS、5-10%GLU、乳酸林格液、葡萄糖氯化钾注射液、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注射液等•胶体液:白蛋白、羟乙基淀粉、明胶、右旋糖酐、缩合葡萄糖•低血容量引起的组织间隙脱水,治疗的根本在于使用扩容效力强的液体尽快恢复正常的血容量•晶体液应该用于纠正非低血容量引起的组织间隙脱水平衡盐溶液1000ml体内总水分增加1000ml细胞内水分0ml细胞外水分1000ml组织间液750ml血管内250ml3%Nacl液1000ml体内总水分增加1000ml细胞内水分-15000ml细胞外水分2500ml组织间液187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