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心肌梗死定义:定义:心肌缺血性坏心肌缺血性坏死;死;冠状动脉血供急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得相剧减少或中断使得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病因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冠脉痉挛畸形冠状动脉栓塞病因发病机制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一旦心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一旦心肌需血量猛增或冠状动脉供血锐减,使肌需血量猛增或冠状动脉供血锐减,使心肌缺血达心肌缺血达一小时以上一小时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诱发因素1.1.发病危险时间:早发病危险时间:早6~126~12时,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急反应增强,冠状动脉张力增高。机体应急反应增强,冠状动脉张力增高。2.2.饱餐后,尤其高脂肪餐。饱餐后,尤其高脂肪餐。3.3.心脏负荷突然明显增加,活动、激动、心脏负荷突然明显增加,活动、激动、BP↑↑BP↑↑、、大便用力等。大便用力等。4.4.心排血量骤降:休克、脱水、大出血、严重心律心排血量骤降:休克、脱水、大出血、严重心律失常、手术等。失常、手术等。临床表现先兆先兆表现约半数以上患者发病数日或数表现约半数以上患者发病数日或数周前有周前有胸闷、心悸、乏力、恶心、大汗胸闷、心悸、乏力、恶心、大汗、烦躁、血压波动、心率失常、心绞痛、烦躁、血压波动、心率失常、心绞痛等前驱症状。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以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有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好为常见。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好为常见。临床表现11、疼痛、疼痛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程度更剧烈,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甚至伴濒死感窒息,甚至伴濒死感,常有大汗及烦躁不安,持,常有大汗及烦躁不安,持续时间长。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且范围较广,续时间长。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且范围较广,常波及整个心前区。常波及整个心前区。临床表现22、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因。以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多发生于最多见,多发生于病后病后1-21-2日内,前日内,前2424小时发生高,小时发生高,室室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致死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致死原因。临床表现3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主要是主要是急性左心室衰竭急性左心室衰竭,为大面积,为大面积心肌梗塞后收缩力减弱所致,心肌梗塞后收缩力减弱所致,可出现呼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及紫绀等症状吸困难、咳嗽、烦躁及紫绀等症状。严。严重时两肺满布湿啰音,形成肺水肿,进重时两肺满布湿啰音,形成肺水肿,进一步可导致右心衰竭。一步可导致右心衰竭。临床表现44、低血压和休克、低血压和休克疼痛剧烈时常伴有血压下降,但疼痛剧烈时常伴有血压下降,但如疼如疼痛缓解后,收缩压仍低于痛缓解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80mmHg,,伴有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如烦躁不安伴有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如烦躁不安,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搏细快,尿量减少(每小时<搏细快,尿量减少(每小时<20ml20ml)),神志恍惚甚至昏厥。,神志恍惚甚至昏厥。55、消化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明显的恶心、呕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及上腹胀痛。吐及上腹胀痛。66、全身症状、全身症状有有发热发热(体温一(体温一般在般在38℃38℃左右,左右,很少超过很少超过39℃39℃)),,心动过速,白细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胞增高,血沉增快等。等。临床表现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STQT病理性Q波(反应心肌坏死)ST段抬高(反应心肌损伤)T波倒置(反应心肌缺血)实验室检查1.1.血血WBC↑WBC↑,,ESRESR(血沉)↑,(血沉)↑,CRP(CCRP(C反应蛋反应蛋白)↑。白)↑。2.2.心肌坏死标记物↑心肌坏死标记物↑:①:①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