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材分析 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的基础上,《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继续编排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由祖国大好河山延伸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本课安排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三个版块,总体思路为认识各民族——理解民族关系— — 正确维护民族关系,遵循认知规律,便于学生从抽象到形象,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 2.知识目标: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3.能力目标:了解并尊重各民族在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别,为各民族互帮互助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 教学重点 1.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 2.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教学难点 了解并尊重各民族在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别,为各民族互帮互助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爱我中华》歌曲音频。 2.近年中央官方媒体报道过的一些危害民族团结的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并介绍:歌曲中唱的“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就是指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 二、中华民族大家庭 1.学生自主阅读 P54 第一自然段内容和《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图。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大家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民族呢? 3.教师:中华民族大家庭有这么多的民族,那么,各个民族平时都是在哪里工作、学习、生活呢?(学生自主阅读P54 最后一自然段内容与P55“活动园”栏目。) 4.教师随机提问“活动园”栏目中的两个问题。 5.教师引导过渡:现在,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那么,这个局面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吗?还是自古有之、逐渐形成巩固的呢? 6.学生自主阅读P56“活动园”栏目的内容。教师随机提问课本中的两个问题。 7.教师:课本中的资料与同学们讲述的事例说明,我们 56 个民族水乳交融、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很自然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