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VIP免费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_第1页
1/6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_第2页
2/6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_第3页
3/6
部编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学设计石河子第二十中学王秀娟一、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 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青少年要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2.能根据案例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3.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能分清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相关的法律责任。三、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四、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五、教学方式1.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观看案例、表演小品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2.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在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情感的升华。六、课时安排1 课时七、教学资源多媒体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严查“扰考”的违法行为干扰高考是违法行为。那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和区别?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学习《法不可违》这一课。自主合作探究完成:1.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2. 2.()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友/社会王义丰亥 rth 价值艮见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共同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IMI^nsSi®3. 3.法律是刚性的社会规则,()人们行为的底线4. 4.违法行为是指()。5. 5.违法行为分为()、()、()6. 6.()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报告中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赢得满堂喝彩。“不可任性”成为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之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