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 年)引 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 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 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 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 肺脏保护、 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在这种条件下, 不难看出, 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 年 ISF 提出的 Delphi 分级标准 ( 表 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 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 分级分为 A~E级,其中 A 级为最高。表 1 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A 至少有 2 项 I 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 1 项 I 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 II 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 1 项 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 IV 级或 V 研究结果支持研究课题分级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I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 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IV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一、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 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 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建立人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