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林木育种学: 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 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任务:选育和大量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其最高目标是选育林木优良品种。良种:林业生产实践中,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的统称。林木品种: 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征和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出来的林木群体。主要途径:引种、选种、育种。第二章基础知识一、物种与生物进化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同一物种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个体间能自由交配。生物进化:拉马克提出,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生物存在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向, 生物对环境有巨大适应能力, 环境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种内多层次变异:(1)种源变异。(2)同一种源不同林分变异。 (3)同一林分不同个体变异。 (4)个体内不同部分的变异。二、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1.突变:是指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物质不是由于遗传分离和重组产生的改变,可以是体细胞突变,也可以是生殖细胞突变。2.选择: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繁殖力不同使群体的基因频率变化。3.迁移:指群体间基因流动,包括个体迁入和迁出。4.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偶然因素而产生的基因频率变化,即某些等位基因没有被后代遗传而消失。如果小群体的后代因环境改变而大量繁殖, 原来被保留的个体称奠基者,奠基者产生的新群体不能完整代表其原来群体(的基因型),称奠基者效应。5.交配系统:(1)理想群体与有效群体大小。 (2)瓶颈作用。(3)近亲交配。近交系数,自交为1/2,全同胞交配为 1/4,半同胞交配为 1/8,同祖后代间交配为1/16。三、遗传参数及估算1.遗传力:反应遗传变量占表型变量的比率。P=G+E(表型值 =基因型值 +环境值)V P=V G+V E(表型变异 =基因型变量 +环境变量)V P= VA +VNA +V E(V A 加性变量, V NA 非加性变量)H2= VG /V P(广义遗传力)h2= VA/V P(狭义遗传力)2.配合力:(1)一般配合力( GCA)=亲本子代组合平均值 -子代总平均值用来反映加性基因的效应,此效应可以传递给子代。(2)特殊配合力( SCA)=双亲某组合值 -?????双亲各配合值之和用来反映非加性基因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效应),这些效应只有当特定的基因组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3)育种值 =GCAx2 基因的加性效应就是影响数量性状的多个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