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看待外国文化的对的态度与办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髓,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办法,领略运用形象化的比方和幽默挖苦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教学构想: 1.以本文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教材,重点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学生搞清晰什么是“拿来主义”; 2.文章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不在个别实例和语句上纠缠; 3.重要段落加强朗诵背诵,以加深对文章重要观点的理解;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搞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挖苦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体现力。 教学内容与环节: 1.由课外阅读引入课文,激发学习爱好。 同窗们课外阅读爱好很浓,阅读范畴比较广泛。半学期以来,据初步统计,全班看的杂志多达六十七种。书也读得不少,科技作品不说,中外文学作品,也有二百七十多本,平均每个同窗课外书籍看五本左右。有个同窗连杂志带书籍看了四十多本。书的种类也较多,有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明清笔记小说选译,尚有同窗看《西厢记》。外国作品也看了不少,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雨果的《悲惨世界》等。总之,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有。 古代和外国的这某些文化遗产,我们在接触的时候,采用如何的态度才是对的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从中可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2.解题: 请同窗看课文注释①,回答《拿来主义》一文选自何书。 针对学生回答,指出: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二分之一,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挖苦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师生共读:且介亭杂文。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发明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用“拿来”的态度呢?这就是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3.讲读课文前半部分。 文章前半部分是第一节到第四节。请同窗们阅读思考: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重点在揭发和批判什么主义? 同窗阅读、思考、回答,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