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也可以说是由于心室功能失常及病理重构而导致的渐进性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病损及收缩力减弱,都可导致心力衰竭,临床上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和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常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笔者将在 2000〜2006 年对 236 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中深刻体会到做好护理工作对治疗心力衰竭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现总结几点护理体会如下。1 做好护理评估1.1 心力衰竭的评估临床上具备以下 2 个主要条件或 1 个主要条件和 2 个次要条件时可判断患者有心力衰竭。①主要条件:颈静脉怒张、肺部罗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奔马律、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静脉压上升超过 12mmHg(1.6kpa),循环时间>25s,肝颈静脉反流阳性。②次要条件:踝部水肿、夜间咳嗽、劳累性呼吸困难、淤血性肝肿大、胸腔积液、潮气量减少到最大量的 1/3、心率大于 120 次/min 的心动过速。1.2 诱因评估身体或精神过度疲劳,急性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钠盐过多、输液过多或输液速度过快,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和各种快速心律失常、饮食不当、用力排便、强心、利尿药物不足或过量;心脏负荷加重,如妊娠、分娩等。2 护理2.1 体位选择协助病人采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位、端坐卧位、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2.2 氧气疗法根据病人缺氧程度给氧。一般缺氧每分钟 1〜2L,中度缺氧每分钟 3〜4L,重度缺氧及肺水肿每分钟吸氧 4〜6L。肺水肿病人可用 20〜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2.3 呼吸道护理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按时帮助病人翻身叩背,利于痰液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病人正确咳嗽与排痰的方法:尽量坐直,缓慢地深呼吸。屏气 3〜5 秒,用力将痰咳出,连续 2 次短而有力地咳嗽。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如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及盖被,避免受凉、戒烟等。2.4 休息休息对心力衰竭的病人尤为重要。休息可使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减轻,心率减慢,从而使心脏耗氧量降低,轻度心力衰竭的病人有时仅仅通过休息便可达到控制心衰的目的,反之可加重心力衰竭。休息可根据心力衰竭的程度合理安排。如心功能 III 级的病人,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每天需有充分的休息,但进食、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