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德育生活化的困境与突破“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德育生活化的困境与突破 苏格拉底在《论美德》中提出“美德即知识”,探讨了“美德需要教育”这一命题,引导人们探究如何让儿童“过一种德性的生活”,而近些年提出的“生活德育”理论,则在某种可能上让道德生活化成为可能。因此,该理论自提出伊始,便受到极大的关注。上至高等教育,下至学前教育界,纷纷讨论如何实施“德育生活化”,以期培育“有道德、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随着“十九大”胜利召开,一系列利好教育的文件发布,宣告教育也开始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中,作为道德教育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进一步得到重视,如何在新时代延伸德育生活化,考验着教育实践者的智慧。尤其对于幼儿园来说,如何以“一日活动”“游戏”等有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说教”形式来因应德育生活化的新时代特征,亟待学前教育工作者给出答案。 一、幼儿园德育生活化何以可能 所谓德育生活化,是指“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要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体验道德魅力, 培育德性, 学会过道德生活”。所谓“幼儿园德育生活化”,是指“从幼儿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引导和教育,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来习得道德观念和养成道德品性”。两相对比我们发现,“幼儿园德育生活化”似乎在全盘接受“德育生活化”的界定,但作为基础教育中最为基础的一环,幼儿的身心进展特点、幼儿园工作以及幼儿园生活的特别性均决定了不能直接照搬,在幼儿园实施“德育生活化”之前,首先要追问,“幼儿园德育生活化”究竟何以可能? 德育生活化的哲学基础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同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以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也是其理论来源。但深究则会发现,三位先贤所指的生活是宏观的,甚至是超越现实生活的客观存在。而幼儿园德育生活化所对应的生活则是幼儿的生活,再具体一些就是指幼儿的幼儿园生活,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这显然是对相关概念的窄化。难怪,有学者会质疑道:“所谓德育生活化,自然而然地就会被人们理解为要用不确定、似是而非的‘生活’,彻底改变中国德育的理论和实务的性质与形态。”因此,若讨论“幼儿德育生活化”是否可能,首先得分析幼儿生活以及幼儿品德教育。 通过对《幼儿园老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幼儿园工作规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