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电工基础》教法的改革探究《电工基础》教法的改革探究 《电工基础》是工科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相对而言,中职学生底子薄,基础不牢,学习动力欠缺,而且《电工基础》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开设,学生思想波动大,面对新环境、新事物,注意力易分散。同时,作为一门新课程,要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电学概念、定理,并能灵活运用,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大胆地改革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课下要多花功夫,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方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能克服厌学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循循善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如在讲授“电流”这一节内容介绍导体内电流产生的条件时,“电位”这个概念学生是很难理解接受的。但假如讲“水位”每位学生都会明白。我就以“水位”作比方来解释:家中养鱼的玻璃缸的水混浊了,现在需要清理换水。那么我们得使用一根胶管,一头插在鱼缸里,另一头放在比鱼缸低的盆子里,这时只要给胶管一定的吸力,鱼缸里的水(上水位)便会向盆子里(下水位)流,“水往低处流”。但假如我们把盛废水的盆子放到与鱼缸同一水平位置上的话,鱼缸里的水是无法流到盆子里的。上水位与下水位的差值就是水位差,有水位差的两水位之间才有水流动。此时便自然引出电位差的概念:在电路上两电位之间的差值便是电位差,有电位差的两电位就有电流产生。从而得出结论:导体内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必须有电位差。这些直观、具体的比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客观上还起到帮助学生记忆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动势内部电荷移动情况、电容器的充放电等,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除采纳演示、实验手段和语言鼓舞之外,采纳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新颖的、多样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图像、声响来展现教学内容,可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教学录像,直观的实物模型和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