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法律史-小议中国法律史的方法VIP免费

中国法律史-小议中国法律史的方法_第1页
1/7
中国法律史-小议中国法律史的方法_第2页
2/7
中国法律史-小议中国法律史的方法_第3页
3/7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法律史 小议中国法律史的方法 摘要:中国法律史讨论中,西方法学概念被普遍简单套用于中国法律史讨论的背后文化的他者问题凸现,文章从作为他者的西方法律文化的扩张和作为主体的中国法律史讨论的偏离两个方面剖析了这一问题,在西方法律文化的扩张和影响中分析了比附现象,在中国法律史讨论的偏离中分析了西方的法律术语强加于中国传统法律之上的现象,以期找到法律史讨论中自我与他者的平衡。 中国古代有无法学?这是在《中国法学史》一书开篇中的一个大问号。近年来,在法律史领域,关于中国古代有无什么的问题越来越多了,如:中国古代有无民法?中国古代有无私有权?中国古代有无遗嘱继承制度?围绕这些问题,一系列深刻而有洞见的不断涌现,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或回应对自己观点持异议的文章,法史领域的讨论,也似乎因这些优雅而深刻的学术争论变得更加繁荣。有或无?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持久的争论中始终无法尘埃落定,往往留给我们这样一个若有若无的模式化的结论:若把 A 理解为特别情形下的 A,中国古代确实存在 A;但若以严格的法律概念来衡量 A,那中国古代就不存在所谓的 A。以回答中国古代有无法学为例:若以古代罗马法学和近代法学为参照系,那么中国古代确实没有法学可言。但是,从中国古代文化进展的自身特点来看,中国古代又有法学①。讨论显然无法再深化下去,一切以西方为坐标为中国传统文化定位所引发的问题都可以这样回答,从个人能套用这一模式回答问题的成就感中清醒一下,就能体会到这是整个学术领域的沮丧。但就中国古代有无法学的问题,何勤华老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概念与形态。他认为,法学是一个历史的、哲学的、文化的概念,要想正确回答中国古代有无法学的问题,必须从历史、哲学、文化去分析法学的进展形态问题。简而言之,在法学形态要素中,有些是一般要素,有些是必备要素,如法学世界观,法条注释学、法学讨论作品等,是否具备这些必备要素是推断中国古代有无法学的标准。这就把置于大环境下的有无法学的争议聚焦到其自身概念之上,成功避开了上述回答模式。 但是,中国古代有无民法?中国古代有无私有权?中国古代有无遗嘱继承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度?这些问题是否也可以用形态要素的理论来回答呢?民法、私有权、遗嘱继承的形态要素是什么?其中它们的必要形态要素又是什么?关于必要形态要素的确认有没有为学者所共识的标准?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只会使上述问题的争论愈演愈烈而永无定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法律史-小议中国法律史的方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