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人效理论”看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从“人效理论”看图书馆员职业倦怠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如何应对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问题,笔者认为积极地应用“人效理论”可以更加良好地实现对图书馆员工作状态的管理,避开图书馆员由于长期简单、乏味的工作而造成职业倦怠现象。 关键词:人效理论、图书馆员、职业倦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职业病。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 20 世纪 70 年代讨论职业压力时提出,是人们在紧张、繁忙、单调等工作环境中由生理到心理、由外而内产生的一种身体不适、情感封闭的亚健康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职场普遍具有的顽症。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直接决定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读者需求层次的提升,读者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馆员面对职业的压力,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具体表现为:对工作感觉厌倦,认为工作没有意义,毫无价值,只是重复、机械、枯燥乏味的工作,失误多,工作效率低。在心理上感觉心情压抑,极易产生苦闷、忧郁、多疑等消极因素。高校图书馆员是一线窗口工作人员,这些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给图书馆事业进展和读者服务带来很大的影响。 如何应对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问题,笔者认为积极地应用“人效理论”可以更加良好地实现对图书馆员工作状态的管理,避开图书馆员由于长期简单、乏味的工作而造成职业倦怠现象。“人效理论”是中国四达首次提出,是经济管理学方面的理论,主要是讨论人——管理——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人力资源价值影响极其价值实现过程、探讨提高人效的条件和规律等。人效是管理人的有效能力,人效能力是能够被发挥出来的”对于今日的图书馆员,用“管理”的手段实现“提高效率”已经脱离了目标轨道,“凿去多余的石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还原员工本性、实现欢乐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 1 “人效理论”对应对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启示 1)“做对的过程。寻找到做事的最佳路径,并使之标准化,成为所有人共同的做事流程。 ”启示一:建立优良的工作环境和科学的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应为馆员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科学的管理制度,软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