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刘凤凯秦菜创新看秦菜振兴(二)_芹菜从刘凤凯秦菜创新看秦菜振兴(二)_芹菜 陕西境内其他厨师采纳就地取材创新的秦菜,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采纳省外或国外进口的高档原料用陕西烹调方法来制作,既可提高菜品价值,又可显示地方特色。在创新秦菜的同时,要扩大食源,据有关资料,陕西种子植物约 3 000 至 5 000 种,为全国的 10 %。已发现野菜 500 多种,曾被人们采食的有 200 多种,其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比蔬菜高几倍至十几倍,几乎所有野菜都含有治病的活性物质,是治病的良药,也是烹饪原料,如蕨根、薇菜、松茸等。省内地域类型多样,南北气候悬殊,自然条件各异,蕴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资源。全省现有兽类 140 种,鸟类 360 种,各占全国 30 %,两栖爬行类动物 60 种,占全国 13 %,秦巴山区的核桃年产 3 万多吨,居全国第一。营养价值很高的猕猴桃,产量占全国的 1/10。柿子产量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近年来,渭北高原一带的苹果产量也跃居全国第一,商洛山区的板栗、陕北的大红枣,远近闻名。这些都可开发作为创新秦菜的原料,而目前秦菜用料属于本省产的估量不过 100 多种,说明可开发利用的食源潜力很大。所以,振兴秦菜、创立新派秦菜,开发扩大食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和秦菜烹调师们要增强创新意识,在菜品上创新、在原材料上创新、在烹调方法上创新、在服务上创新,增强振兴秦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大胆创新与科学实验相结合,是刘凤凯创新秦菜的又一思路。刘凤凯是一个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具体的讲,就是变毒虫(蝎子)为美馔佳肴,大胆创新了蝎子宴。这是要有智慧和勇气的人才敢干的事。人所共知,蝎子是毒虫,是蜇人的,不少人(包括笔者)受过被蛰伤的痛苦,人们“谈蝎色变”。刘凤凯经过翻阅资料和请教专家教授,使他懂得了蝎子早已被中医理论所证实的药用价值。全蝎对于许多疾病有治疗作用。祖籍陕西耀县的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将黄帝以来医食同源的传统凝聚为一种秦风。刘凤凯对医食同源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蝎子既然有药用价值,也就有食用价值。南方人能吃蛇,北方人为啥不能吃蝎子?怀着弘扬祖国饮食文化与振兴秦菜的强烈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愿望,促使他日夜思索,用蝎子创制菜肴的构想日见成熟。 蝎子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是毒虫,人吃了会不会中毒?大胆创新必须与科学实验相结合,一方面要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