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幼儿为本 科学实施教育以幼儿为本科学实施教育 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来,广阔幼教工作者在幼教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探讨。然而,当我们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同时,更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身,作为一名施教者,我们的教育是否尊重幼儿的年龄、智能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我们的教育是否有效。 一、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有效施教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依靠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或活动设计组织教学,这并不是建立在对幼儿学习兴趣与需求的了解、顺应和尊重的基础上。例如:在大班语言活动《学说动词》一课中,老师根据以往活动设计,将“太阳”、“轮船”、“跳舞”、“爷爷”、“吃饭”、“看书”等图片、字卡挂在黑板上,然后将动词的概念灌输给幼儿,请幼儿找一找哪些是动词。集体找完小组找,男孩找完女孩找,再点名幼儿到前面找。这样的教学活动只能是通过反复的强制认知,使幼儿形成短暂的机械记忆,既枯燥又乏味,也许将“吃饭”换成“跳绳”,幼儿就又不会分辩了。 现代教学观把幼儿看作是学习与进展的主体,活动的目标是支持、帮助幼儿学会学习,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进展做准备。教学的出发点不再是教材,而是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最大限度的实现幼儿的探究、求知欲望,在幼儿原有经验和水平上,促进他们的进展。 那么,同样是一节《学说动词》可以设计成为这样的教学内容:为幼儿准备丰富多样的活动器械(跳绳、皮球、画画、剪刀、沙包、鞋子……),请幼儿自由地游戏,然后请幼儿回答刚才都做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我在拍球”、“我在跳绳”、“我在穿衣”、“我在剪纸”等等。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动词的含义,体验动词带来的欢乐,并结合生活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动词,比如“车在跑”、“小鸟在飞”、“老师在笑”、“小朋友在看书”等。这样,幼儿不仅轻松愉悦地感知了动词,而且在活动中,培育了身体协调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尊重幼儿智能的差异,科学施教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 80 年代中期提出“多元智能论”,其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也许并非每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其二,智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人的进展就是对内在潜能的不断开发、挖掘的过程,所以,人的智能不再是固定值,而是处在不断进展中的,对于幼儿尤其如此。根据这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