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PS 实体与功能划分 EPS 网络结构包括: E-UTRAN、CN(EPC)、UE。 1.1 接入网(E-UTRAN) eNodeB 通过 X2 接口连接,构成 E-UTRAN(接入网) eNodeB 通过 S1 接口与EPC 连接 UE 通过 LTE-Uu 接口与eNodeB 接口连接 EPS 网络节点示意图如下: eNodeB 的主要功能: 头压缩和用户平面加密; 在无法根据UE 提供的信息路由到一个MME 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合适的MME; 上行和下行的准入控制 上行和下行承载级别的速率调整 在上行链路中,进行数据包传送级标记; 1.2 核心网(EPC) 负责UE 的控制和承载的建立 EPC 组成结构如下: 1.2.1 MME 的主要功能: 处理UE 与CN 之间的控制信令(通过NAS 协议实现)。 寻呼和控制信息分发 承载控制 保证NAS 信令安全和移动性管理 【主要负责用户及会话管理的所有控制平面功能,包括NAS 信令及其安全,跟踪区(Tracking Area)列表的管理,PDN-GW 和S-GW 节点的选择;跨MME切换时对新MME 的选择;在向2G/3G 系统切换时,SGSN 的选择、鉴权、漫游控制以及承载管理;移动性管理等】 1.2.2 P-GW 主要功能: UE 的IP 地址分配 QoS 保证 计费 IP 数据包过滤 【主要负责非3GPP接入部分,包括用户数据报的过滤、对数据报进行 Qos级别分类、对数据报进行门限控制和速率控制等,根据计费策略进行计费,同时作为非3GPP接入用户的锚点处理切换流程】 1.2.3 S-GW 主要功能: 所有IP 数据包均通过S-GW UE 在小区间切换时,作为移动性控制锚点 下行数据缓存 LTE 与其它3GPP 技术互连时作为移动性锚点(通过该节点进行数据包路由) 【主要负责用户面数据的传输、转发和路由切换等,终结来自无线接入网的用户数据包。 >它是2G/3G/LTE用户在3G系统之间切换时的锚点, >也是用户在本地eNodeB之间切换的锚点。 >Serving GW执行 PCEF功能,负责对数据报进行 QoS级别分类,根据用户或者业务的QoS级别进行计费】 2 无线接口与协议 无线接口协议按用途分为: 用户面协议栈 控制面协议栈 用户面主要执行头压缩、调度和加密等功能【数据的正常传输】 控制面主要执行系统信息广播、RRC 连接管理、RB 控制、寻呼、移动性管理、测量配置及报告【主要负责用户无线资源的管理、无线连接的建立、业务 QoS保证以及最终资源的释放】。 2 .1 用户面协议栈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