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matlab光学仿真实验13171019VIP免费

matlab光学仿真实验13171019_第1页
1/38
matlab光学仿真实验13171019_第2页
2/38
matlab光学仿真实验13171019_第3页
3/38
光学仿真实验 一.前言 此次光学仿真实验,是基于matlab 来进行的。在这仿真的一系列过程中,对于光学现象出现的条件,以及干涉、衍射是光波叠加的本质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还从中学习了 matlab这一利器的知识,这两三个星期的学习是极其值得的。 二.正文 1.杨氏双孔干涉 学习的开端是从双孔干涉开始,在极其理想的情况下进行仿真,即忽略了孔的大小等影响因素,直接认为是俩球面波进行叠加干涉。代码如下: clear; l=521*10.^(-9); %波长 d=0.05; %俩孔的距离 D=1; %孔到光屏的距离 A1=1; %复振幅强度 A2=1; x=linspace(-0.0001,0.0001,1000); y=linspace(-0.0001,0.0001,1000); [x,y]=meshgrid(x,y); r1=sqrt((x-d/2).^2+y.^2+D^2); r2=sqrt((x+d/2).^2+y.^2+D^2); E1=A1./r1.*exp(1i*r1*2*pi/l); E2=A2./r2.*exp(1i*r2*2*pi/l); E=E1+E2; I= abs(E).^2; pcolor(x,y,I); shading flat; colormap (gray); 认为球面波位置在(d/2,0)和(-d/2,0)处,对于在光屏上任意(x,y)点计算距离,计算出每个球面波到其的复振幅,叠加求光强I。所得图像: 这是光屏很小的情况下正中心出条纹,近似于平行线。现在来看一下大光屏下的条纹,即x,y 最大都是0.1,黑白、彩色是这样的:复杂许多,与下文双缝对比明显! 立体大屏下的图像为: 现在讨论改变条件引起小屏条纹的变化趋势: ⅰ.波长变小为100nm,条纹变细,符合随波长增大,干涉条纹变粗,波长变小,干涉条纹变细的规律。d ⅱ.俩孔间距变大为0.1m,干涉条纹变细,符合孔间距与条纹宽度成反比的规律。 ⅲ.孔到光屏距离变大为2m,干涉条纹变粗,符合D 与干涉条纹宽度成正比的规律。 基本规律与x=mλD/d 一致。 2.杨氏双缝实验 今天有同学问起了杨氏双缝与双孔的区别,就加上看看,想想两个方面都可以解释,双孔是俩球面波叠加,双缝是俩柱面波叠加。另一个方面,双孔的光程差要考虑y轴上影响,双缝不考虑。代码: clear; l=521*10.^(-9); d=0.05; D=1; A1=1; A2=1; x=linspace(-0.0001,0.0001,1000); y=linspace(-0.0001,0.0001,1000); [x,y]=meshgrid(x,y); r1=sqrt((x-d/2).^2+D^2); r2=sqrt((x+d/2).^2+D^2); E1=A1./(sqrt(r1)).*exp(1i*r1*2*pi/l); E2=A2./(sqrt(r2)).*exp(1i*r2*2*pi/l); E=E1+E2; I= abs(E).^2; pcolor(x,y,I); shading flat; colormap (gray); 可以看出在很小的光屏下面这俩者没什么区别,此时计算到光屏上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matlab光学仿真实验13171019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