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案第一章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课题:人类发展的必然先择——生态文明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2、了解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贵阳市生态林城建设的思路。3、联系生活实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践行。二、过程和方法目标。交流、讨论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博爱、宽容、悲悯、善待自然、尊重规律的和谐心灵2、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四、德育目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五、生态目标。为共建爽爽的贵阳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好山好水好地方,珍惜大自然的馈赠。教学重、难点:1、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2、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教学方法:介绍、讲解、读图、理解、讨论。教学时数:4 课时。第一节和谐——生态文明之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爽爽的贵阳》,老师和学生共唱。展示:贵阳市位于祖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上,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暗河,别有洞天,这为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二、理念把握(多媒体课件)(学生交流合作,将搜集到的有关知识个别发言,进行交流)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学生可能有的回答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它同样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但它更强调尊重自然,建设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法治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范。生态行为文明是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向前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发展环境产业、开展环保行动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的统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各种经济行为都把生态效益...